奇邁山下,西式洋房與青瓦白墻自成一景。寬闊的柏油路,姹紫嫣紅的景觀花,明亮的路燈,給村莊穿上了一件美麗的外衣。涼亭下,村民休閑下棋,“紅場”中兒童嬉戲玩耍。田間水稻已收割,遠山如黛,宛若丹青……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吧!
鄧厝村新修建的涼亭。
鄧厝村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子恢的故鄉,位于龍巖市新羅區東肖鎮東南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奇邁山下。前些年,畜禽散養造成水資源污染,生活垃圾亂堆亂倒,房前屋后違章搭建,衛生環境令人擔憂。
在東肖鎮人大代表的呼吁下,2014年鄧厝村被列入“美麗鄉村”市級試點,區政府把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經過努力,拆除違章搭蓋,清理了河道雜草、垃圾,雞鴨也圈養了,房前屋后美化綠化,處處可見百香果、紅豆杉等花草樹木。
但污水橫流的豬舍,成了“美麗鄉村”最后的攔路虎。養豬畢竟是農戶的財路,若拆除豬舍,豈不是斷其財源?
“我們很想支持村里工作,可擔憂豬圈拆了,收入沒了,一家老小就沒法養活。”養豬戶鄧新發這樣描述當初的矛盾心態。
新羅區人大代表曾銘提出“治理的關鍵要拆除豬圈,拆除的目的是轉產,轉產的動力是獎補”的建議。為解決村民的擔憂,鎮人大攜手相關部門,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組織農戶學習百香果等種植技術,引導農民轉產增收。
“專家的指導下,我種植20畝百香果,收入不比養豬少。”鄧新發告訴記者。看到鄧新發轉產成功,觀望的養豬戶們也紛紛加入,過去幾乎家家養豬的鄧厝村現在華麗轉身成“無豬村”。
如今的鄧厝村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東肖旅游名鎮建設結合起來”“重新修繕鄧子恢故居,規劃發展紅色旅游”……鎮政府采納落實人大代表的建議意見,在鄧厝村發展紅色旅游,讓百姓共享新農村建設發展成果。
目前,鄧子恢故居內部展廳、前池觀賞植物種植等項目已完成,故居外部修繕已大體完成。通過開展吃農家菜、采農家果、賞田園景、重溫紅色歷史、學習革命精神等一日游等活動,鄧厝村的紅色旅游產業正蓄勢待發。
“現在村里環境好了,紅色文化旅游發展起來了,我才決定回家開農場,辦農家樂。”奇邁嵐光休閑山莊農場主鄧建剛告訴記者。(黃如飛 袁利娟 陳科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