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午,在龍巖八中門口記者看到,放學走出校門的學生,或步行回家,或在站臺等候公交車,或和父母一起回家……對此,在附近上班的王先生頗有感觸:“記得以前學校附近停著許多助力車、摩托車,一到放學,就有許多學生騎車回家,甚至還載人。現在學校門口的路面上都比較空曠,看不到有什么摩托車和助力車,也基本上看不到學生騎車了,學校的風氣好了很多。”
學生騎摩托車、助力車的現象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改變?
近年來,我市交警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多次聯合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并明令禁止學生騎助力車等上下學。為了整治學生騎摩托車、助力車上下學的現象,龍巖八中可沒少下工夫。從去年開始,學校利用班會課、黑板報、國旗下講話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使全體學生牢固樹立“交通安全”的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交通安全的意識。除了加強思想教育,學校還增強了校門口的值日力量。“包括學校的行政人員在內,每天上下學時,學校門口至少有7名值日人員。”龍巖八中校長吳彤告訴記者,一旦發現有學生騎摩托車、助力車上下學的現象,便及時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
家長是孩子榜樣,其言行舉止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吳彤和學校其他老師發現,一些家長騎車送孩子到學校后,離開時為了貪圖方便,往往不遵守交通規則,直接逆行。對此,吳彤表示,學校的值日人員只要一發現此類行為,就及時上前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做好表率。
學生騎摩托車、助力車上下學的現象由來已久,整治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一些“精明”的學生,為了不被學校發現,將車輛放在遠離學校的地方,“有的學生將摩托車、助力車停在西山小區、條圍小區等距離學校較遠的地方。”這些“精明”的學生自以為這樣就安全了,不會被學校發現。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領導、政教處、保衛科人員通過明察暗訪,多次深入學校周邊社區道路突擊檢查。今年10月,一名初三的學生一直跟家長鬧著要買助力車,家長經不起孩子的吵鬧,只好給他買了輛助力車。該學生為了不被學校發現,故意將車停放在“大潤發”門口的停車場,誰知沒過幾天就被學校老師逮個正著。“我們通知學生家長后,家長也十分配合,并主動要求將車寄存學校,徹底杜絕孩子騎車上下學的想法。”吳彤坦言,經過持續有效的整治,已經基本杜絕了學生騎摩托車、助力車上下學的現象,學校辦學聲譽得到很大的提升。(記者 羅玉文 彭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