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年砥礪奮進,書寫發展精彩華章。 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我市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扛起省會龍頭引領重任,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5年來,隨著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批準設立福州新區、自貿區福州片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以及日前中央將福建省確立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前夕,《跨越發展 輝煌5年——喜迎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專欄將用一組組翔實的數據、一個個難忘的故事、一張張生動的圖片,與全市人民共同回顧分享過去5年來,省會福州成長蛻變的精彩瞬間和跨越發展的成功喜悅。
在過去5年的時間里,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已突破5000億元,2015年達到了5618.10億元,是2011年的1.5倍;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2015年以美元計達12083美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福州經濟社會發展已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結構優化 三產態勢良好
5年來,福州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9.0∶44.9∶46.1調整為2015年的7.7∶44.2∶48.1。今年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前7個月,我市三次產業貢獻率為2.4%、43.5%、54.1%,分別拉動GDP增長0.2、3.4和4.2個百分點,繼續呈現三產發展快于二產的良好態勢。
總部經濟集聚福州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很好地詮釋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海峽金融商務區和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已引進超770家商務企業入駐,積聚了建行、招行、交行、民生等13家金融機構,寶鋼、神華等央企和萬達、萬科、蘇寧、富力等一批百強民企,成為我市商務樓宇經濟實體最密集的區域。
雖然占比下降,但是第二產業發展同樣迅速。通過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京東方8.5代面板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地,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市已形成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5個千億產業集群,10家百億級企業集團,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工業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基礎更夯實,都市現代農業和遠洋漁業得到大力發展。
創新不斷 活力顯著增強
得益于更具實力的經濟基礎,今年以來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大的宏觀大環境下,我市經濟繼續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GDP2499.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跑贏全國6.7%的增速。
福州的發展后勁還很足。福州不僅有多區疊加的獨特優勢,發展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城市創新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5年來,全市專利申請量增加至15443件,專利授權量從4215件增加至10271件,兩項指標連續五年雙雙保持全省第一。2011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僅為2.97件,到2015年增加到9.75件,提前近3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的5件目標。”市科技局人士昨日這樣說。
據悉,能夠體現經濟實力的指標除了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銀行存貸款,還有創新能力。5年來,我市行業技術創新中心從30家增加到45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從37家增加到57家,企業技術中心從143家增加到226家。全市已累計培育出市級以上知識產權優勢與示范企業共351家,其中國家級35家、省級130家、市級186家,總量名列全省前茅。(記者 歐陽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