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岳(右)在工地看施工方打樁
“這個樁要打多少米?打到什么土層?”“樁身進入砂土狀強風化凝灰溶巖,深度≥3米。”25日下午,在閩清縣坂東鎮坂東村農村住房集中重建點3號樓施工現場,第一天逛工地的劉義岳向施工人員提出第一個問題。
劉義岳是該安置點的安置戶,也是安置戶選出的第一批3名質量監督員中的一個。
坂東村農村住房集中重建點占地270畝,是閩清受災鄉鎮中面積最大的重建點。工程質量是安置戶最關心的問題。為了讓他們放心,閩清縣委、縣政府推出“三層”監督機制:第一層是建設監理方;第二層是省、市、縣三級質監站,采取不定時抽檢,全程進行質量監控;最后一層是由每10戶安置戶選出1名質量監督員。
“我算老建筑工了,還當過監理員。”61歲的劉義岳是坂東村村民,有40多年的建筑施工經歷。他告訴記者,安置戶選他當監督員是大家對他的信任。“放心,我會多來走走看看,發現問題及時向上級反映。”劉義岳說。
坂東鎮重建辦副指揮長毛義桂告訴記者,安置戶名單還沒有全部確定,目前先選出3名監督員,等安置戶名單全部定下來后,再按每10戶選出1名監督員,選出10名左右的監督員,采取輪流逛工地的形式,查找發現問題,主管部門再根據監督員上報的情況,反映給施工方。
“我們歡迎監督,也接受監督。”施工方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夏順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