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了解到,近兩年集中式長租公寓在福州興起,目前已經有4~5處,房源超過500套,月租金在1000~2000元,合適的租金、新潮的設計和“雙創”氛圍,吸引了不少年輕創業者。不過,業內人士稱,福州每年的租房市場規模約20億左右,目前集中式長租公寓的份額還微乎其微。
“公寓+創業” 工作生活集一體
位于臺江荷澤小區的福州YOU+青年創業社區前身是個招待所,目前社區有173個房間及近百個免費的辦公位子,集住宿、辦公、娛樂、生活配套于一體。
昨日,記者在社區內看到,每個房間面積十幾二十平方米,但衛生間、雙層高低床、工作桌椅、空調等一應俱全。公寓一樓是公共區域,設計感十足,有供娛樂休閑的臺球桌、敞開式咖啡廳等。
“租金水平在1500元~2000元之間,目前173個房間基本滿租。”昨日,YOU+青年創業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長租公寓,其實很早就有人在做,也就是所謂的‘二房東’。”業內人士唐先生說,二房東從原來房東處整租下來,裝修后再分租出去,賺取差價,傳統的長租公寓是分散式的,這兒幾套,那兒幾套。
去年開始,集中式長租公寓在福州興起,社會資本開始介入,扮演的角色也從單純的二房東變為服務商,“公寓+創業”成為通行的商業模式。例如,位于倉山的泊寓·奧體萬創公社和創驛+青年公寓,均在底層開辟了專門的辦公區域,吸引小型創業團隊進入。
非民用住宅 水電費高于民用
今年以來,管理層鼓勵各地“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等細分業態”。
“地產轉型期,很多地產從業者開始投資民俗客棧、長租公寓等。”鼎力機構研發副總廖捷凱說,不過,這類項目基本都要長期才見回報。
創驛+青年公寓創始人張紅枝說,長租公寓的房源,大多來自于集中住宅和商業產權,以及少量的工業用地和集體用地,一般的做法是先整體租下整棟或多棟房源,改造后出租,統一運營管理。改造運營成本和預期租金收入要平衡才行,否則后期有風險。
張紅枝表示,雖然在宏觀層面,國家有指導性文件出臺,但具體落地如何實施,地方暫時沒有細化政策。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長租公寓仍按照工業用水、電的標準來收,成本高昂,比如水5.5元/噸,電1.2元/千瓦時,標準是民用水電的兩倍以上。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像工業廠房改為長租公寓后,規劃、城管、消防方面如何變更、執法,實際操作中也沒有依據,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考量。(海都記者 邱也栩肖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