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華安班堵截和消滅日軍
李有枝說,騰云訓練班先后招來2000多人,分四個教導營。總部設在華安縣城,下坂村為訓練基地。學員在這里接受三階段的訓練,包括射擊、野外演練等。 “訓練基地一直維持到抗日戰爭勝利,近一年。”李有枝回憶,“那時我還小,每天都能聽到槍聲,大家還偷溜進靶場撿廢彈殼”。
上海師大教授洪小夏在中美合作所研究的論述中寫道,中美合作所是抗戰時期中美建立的抗日軍事合作機構,1943年在安徽建立首個訓練班,至1945年,在全國先后設了11個特種技術訓練班,其中福建有兩處,分別是位于華安的第六班和建甌的第七班。
1944年5月,美國海軍要求在中國東南沿海加強部署,預作策應美國海軍登陸的準備。為配合這一行動,中美合作所特在中國東南沿海增設訓練班,調訓海上游擊隊、招收青年學生參加等。
華安班,由美方哈伯林少校任總教官。1945年7月,駐廈金的日軍3000余人由陸路撤往汕頭,被華安班的4個教導營截擊,在中美空軍配合下,該股日軍被消滅過半,平均每天僅前進11華里。
鉤沉:廈門漁民救起落海美軍
2009年,華安縣文物普查還發現了一塊英文石墓碑。碑下部斷裂,殘高77厘米,刻有一副十字架,中間銘文為“THESE AMERICANS GAVE THEIR LIVES FOR THEIR COUNTRY”(意為:這些美國人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國家),下面是4位殉難者的姓名及編號。
今年87歲的村民李水圳,曾在華安班做過勤務。“那時我20多歲,美國來的教官有20多個,聚餐的時候才能見到。”李水圳記得,那件大事發生在1945年3月的一天,“當時總部氣氛很緊張”。
李水圳說的大事,華安縣文史資料有載。1945年3月2日,美海軍一架轟炸機從菲律賓基地飛來,要轟炸日寇在廈門建立的重要軍事基地——禾山機場。交火中,美軍飛機被日軍高炮擊中,墜落于翔安海面,6人犧牲落海,7人重傷。
危難時刻,20多名正在海上打魚的同安馬巷陳下厝、丙洲等村的漁民,不顧日機掃射,救起美軍傷員,送往漳州。瓊頭、丙洲等村村民又先后將4名殉難飛行員撈回,按閩南習俗辦喪事,裝棺入殮。兩個月后,美飛行員遺體被運至下坂村落葬。1947年,遺骸被運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