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智改數轉”多項指標全國第一——
向新加數,轉出一片新天地
制圖:張羨
以數字經濟為筆、實體經濟為墨,福建制造業擁抱新質生產力,創新澎湃。目前,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達到71.8%,居全國第二位。
細數家底,福建“智造”有不少指標全國居首:推動福州、廈門、泉州、龍巖成功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入選城市數量和爭取中央資金規模均居全國首位;2023年,福建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被工信部評為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試點成效突出地區。
多個“第一”的背后,是福建深化“智改數轉”,推動傳統產業“換芯升級”——
當前,福建省打造寧德時代、京東方、九牧衛浴等一批世界燈塔工廠、全球綠色黑燈工廠,培育摩爾云、海創云等7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天馬微電子、古雷石化等2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遴選認定39個省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和354家省級數字化標桿企業,發布近百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
多個“第一”的背后,也離不開福建強化科創服務,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福建省建成5G基站14.8萬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5個。培育數字專員超千人,完成數字化診斷超萬家,引育省市兩級服務商近千家,月均舉辦各類活動超50場,有效服務企業轉型升級。
得益于此,大企業踴躍布局,“黑科技”讓生產線更快更強。位于福建南安的九牧5G智能馬桶工廠,“黑燈瞎火”之下,機械人靈活地分揀塑料配件,AVG小車成了精準又快速的“搬運工”。黑燈工廠投用后,整體綜合效率提升37%,零件良率從93%提升至99.6%。
中小企業打消“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的疑慮,積極擁抱“智改數轉”。走進位于莆田市城廂區華林工業園區的莆田市力奴鞋業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車間,經“智改數轉”的流水線正賣力作業:在電腦終端自動控制下,鞋底和鞋面經過智能機械手臂的噴膠按壓,一雙雙款式新穎的板鞋很快成型。“這條智能生產流水線還保證了高于98%的良品率。通過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公司能節省物料約30%。”公司董事長林金陽說。
創新步伐不止于此。近年來,福建省出臺《工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關于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促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一系列措施,將兩化融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與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升級、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等有機結合,“點線面”同步發力,支持有意愿、有需求、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轉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總體水平邁向全國前列。(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