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福建有7個縣(市、區)被認定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分別為:福州市鼓樓區、晉安區、連江縣,廈門市思明區、集美區,三明市三元區,龍巖市漳平市。連同2023年教育部認定的廈門市湖里區,目前福建共有8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鼓樓區實施“一核多區,全域推進”行動,建立健全教育財政投入穩增長機制,連續四年實現“兩個只增不減”,近兩年累計投入6.2億元,新改擴建學校36所,新增校舍面積約12萬平方米、學位8100個,有效破解“大校額”“大班額”難題。組建10個中小學教育集團,實現集團化辦學全覆蓋。打造“智慧教育”標桿,投入近2億元建設智慧校園,新增智慧教室640間,創建示范校14所,成為全省首批試點區。強化五育并舉,打造特色德育品牌,推廣教學成果,成為全國中小學科創教育實驗基地。
晉安區深入實施城鄉學校一體化辦學,形成農村薄弱校提質擴優的新模式。強配置,持續優化教育資源。激發城鄉互助共享的辦學活力,推動城區12所優質學校與山區12所學校一體化辦學,建立由城區學校校(園)長兼任山區學校法人代表的一體化辦學模式,改善山區學校辦學力量薄弱現狀,促進區域學校辦學效益逐年提升。提質量,打造“家門口”優質校。注重內育外引,引進35個省市品牌名校合作辦學項目,“大手”牽“小手”,有效提升辦學質量。通過九年一貫制辦學、集團化辦學等,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擴面增效,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連江縣以縣城中心區為核心,將全縣22個鄉鎮劃分為“四個組團”,深耕“一域帶動、四輪并驅”的“優均”發展模式。生源結構均衡化,全縣7萬多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城鄉比約為1,基本實現均衡。資源配置一體化,鄉鎮學校在校園規模、教育裝備上與城區相當,智慧校園與智慧教室鄉鎮學校占比達59%。教學質量標準化,深化集團化辦學,農村教學質量標兵學校占比高,近三年獲獎比例與城區相近。師資力量優質化,優先保障農村教師發展,城鄉名優骨干教師數量持平,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思明區位于廈門市的中心城區,以全市約5%的面積容納了近21%的學生,區委區政府實施“三年行動”,全域協同,聚力打造生源高密度城區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之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近三年投入121.66億元,并新改擴建29所中小學,新增學位2.56萬個,僅用6個月建成高科技預制學校應對生源高峰。通過“一校一策”優化60所學校辦學條件,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攜手北師大培養名師名校長,三年間招聘教師1122名,培育教育部名師專家7人、省級名師200余人及各級骨干3643名。實施“東部新區結構優化、中部優質學位擴容、西部老城區改造”等措施,建立16個“總校引領”的緊密型教育共同體覆蓋55所學校,新優質學校呈現集群發展,實現學業水平高且校際差異小。
湖里區弘揚“敢闖敢試、愛拼會贏”特區精神,著力推動“補短擴容、創新提質、強師優教、育人優化”四項行動,成為全省首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以來,建成開辦校園20所,新增學位2.04萬個,投入2.97億元對82所校園“微更新”改造,硬件設施實現換代升級。通過組建7個教育集團,4所合作辦學,7所民辦學校緊密型幫扶,有效破解區域校間差異。深化“學為中心”區域教改實驗,實現“減負增效”發展態勢,3項課改成果獲得國家、省級獎項,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
集美區重視教育投入,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支出19.53億元,同比增長5.2%,占全區該項支出的69%;各類學校預算內生均經費投入全省領先。壯大教師隊伍,近五年共招聘新教師共2374人。強化交流輪崗,2024-2025學年骨干教師輪崗數占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52.9%。落實“雙減”部署,2024年出動2374人次,巡查校外培訓機構3794家次,通報違規51起,清退違法所得144萬元。重視學生體質健康,舉辦中小學“誠毅之輝·活力校園”活動獲《中國教育報》推廣,獲評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15所、籃球體育傳統特色校6所,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體育格局。
三元區堅定“教育好了其他一切才會更好”的發展理念,2020年以來投入17.4億元,新改擴建30所“起點高、規格優、功能齊”的花園式學校,新增學位15210個。搭建教師研修、展示、交流平臺,建立“京元”“浦元”雙軌合作機制,實施“元師匠心”分層分類教師培養。整合區域信息化資源,全力推進“DPS現代教育雙航線建設”,助力教育資源建設、應用平臺開發和實景應用探索。創新實踐“大單元教學”“反思性進階式學習”高效課堂、“三園”勞動實踐教育、“雙減‘白+黑’工作法”“家庭教育12345模式”,構建縣域教育“綠色生態”發展環境,讓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變成實實在在“看得見的風景”。
漳平市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項目建設,投入2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12個中小學校項目,新增學位11695個,打造城區“十五分鐘就學圈”;投入2.44億元實施72個農村義務教育改薄和校安項目。深化教育改革,實施“一校多區”改革,組建4個教育集團、3個教育聯盟,推行農村學校“小片區”管理模式改革,委托管理薄弱初中校。堅持五育并舉,開展“四大活動”和“四園創建”,形成一批特色學校。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獲評福建省首個“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教育質量穩居龍巖市前列,擦亮“學在漳平”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