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昨日,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綱要》勾勒出我省未來五年發展的新藍圖。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達580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益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高端化、集群化進程不斷加快,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福州、廈漳泉兩大都市區同城化步伐加快,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加快培育,區域間協作協同效益顯著,欠發達地區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農村發展內生能力增強,城鄉一體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8%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左右。
若干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若干領域走在全國前列,若干區域成為全國改革排頭兵和試驗田。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進出口貿易規模效益不斷提升,年均實際利用外資75億美元,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閩臺經濟合作、人文交流更加密切,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對臺合作平臺作用更加凸顯。
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上新水平,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人文環境,區域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更趨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6%,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超過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5件,科技進步貢獻水平不斷提高,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
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8%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8%,提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8年現行國定扶貧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現行省定扶貧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平安福建、法治福建、誠信福建建設全面推進,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以及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總量,均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內。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可持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記者 李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