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銀行理財收益小幅走高,“火爆”景象難現
目前平均年化收益率4.65% 購買產品可查詢編碼辨真偽
“感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整體的收益水平都不給力。臨近年末,預期收益率比上半年漲了一些,但超過5%的產品要么起購點高、要么期限長,而且經常還搶不到。”近日記者聽到不少類似的聲音。
與此前幾年動輒超過5.5%的預期收益相比,今年年末的銀行理財收益水平頗有些“冷靜”。對此,不少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坦言,這個情況以后或許是“常態”……
投資理財
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4.65%
數據顯示,11月3日-11月9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701款,較上周增加了231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5%,較此前一周持平,維持在今年最高水平。
從不同期限理財產品來看,3個月以內理財產品104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2%,3-6個月理財產品78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9%,6-12個月理財產品77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4%,12個月以上理財產品7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2%。
從不同收益類型理財產品來看,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2%,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2%。不同類型銀行來看,城商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6%,在各類銀行中排名榜首。
年末收益率大幅增長幾率較小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能再來幾輪“爆發”?對此,記者為各位采訪了不少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得到的回復可能會讓投資者失望了。
據介紹,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政策效果明顯,尤其是同業理財規模減少顯著,預計全年的理財產品規模難有大增長。另外,嚴監管政策遏制了資金空轉現象,使得理財資金配置加速回流實體經濟,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水平。
近期銀行理財市場比較平穩,銀行理財收益率波動不大,但整體來看仍然在穩步走高,年底前資金面只會更緊不會更松,因此預計銀行理財收益率有可能進一步小幅上升。
展望年末的理財總規模,業內人士預測,今年理財總量可以維持去年水平,不會有太大下降。
購買理財產品小心“李鬼”
在銀行理財市場上從來魚龍混雜,尤其是今年發生過某股份制銀行假理財事件,這里教大家如何準確地識別“李逵”和“李鬼”。
所有理財產品對應的資產信息和產品本身信息都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里登記,普通投資者可以上網查詢。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布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上網輸入這個編碼便可以知道該理財產品的收益類型、風險等級與產品期限。
當然,如果該編碼在網上查不到或者干脆就沒有印編碼時,請注意,你很大幾率遇到了“假理財”,請保存好證據維權或投訴。本報綜合
提個醒兒
理財機構年末大送禮品
當心,提防陷阱!
2017年還剩1個多月,臨近年末是理財的黃金時間,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等各大金融機構為沖業績,年底都會推出年化回報率高的理財產品,來吸引投資者理財。
就年底如何理財這一系列問題,資深理財師給予廣大投資者一些年末理財注意事項和技巧。
提早做預算,留下過年錢
年末理財需要提早做好預算,一是預留家庭緊急備用金,最好是3-6個月的家庭生活開支;二是預留下過春節的資金,根據往年家庭過節資金使用情況而定。然后你再決定投資理財的資金大概預留多少,自己要有個年末理財規劃。
存款與投資,存賺兩不誤
錢要不要存銀行?“當然要,存款與投資是一起的。”比如3-6個月的家庭備用金和過春節的資金可以分開存放,部分資金存銀行,剩余的資金可以存余額寶中,相當于進行投資。當然預留的投資資金,年末可以尋找一些更好的長期投資。
抓住時機,盡早投資理財
年末理財是黃金時機,各家金融機構都會為沖業績推出不錯的理財產品,此時不僅要抓住最佳投資機會,還要盡早投資,往往年末推出的產品很搶手。一般銀行為了完成年終考核,會推出新年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相對于同期產品高。
選擇自己熟悉的理財產品
年末選購理財產品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是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理財產品,比如不懂炒股,那最好不要去碰這塊投資;不懂藝術品投資,那最好不要去投資。
如果懂基金投資,那你去投資基金;除了存款其他投資都不懂的呢,固收類產品也不錯。
選購產品多比較、多咨詢
年末市場理財產品很多,一是不要被超額利率所吸引,越高的收益,風險也越高;二是不要被銷售人員所忽悠,吹噓風險小、利率高,看清投資方向;三是年底理財送禮品,也請當心,也是誘餌,還是需要清楚了解產品后再做投資。另外多比較、多咨詢。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