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售出“假”機票,春節訂票需防坑
機票代理商提供“假機票”已然違規,而OTA平臺存在規則漏洞也應承擔責任。
1月19日,新浪微博用戶“Jennifer吳博士”發布微博稱,在途牛旅游網上購買的8張機票中,有5張是“假機票”,并且涉及金額較大。
該位吳女士在微博表示,2018年8月,她從途牛網購買了8張今年1月底出行的商務艙機票,其中6張成人票、2張兒童票,籌劃在春節期間從上海去新西蘭旅游。因為近日航班變動,她接到航空公司通知,才意外發現其中價值近8萬元的5張成人票票號不存在,是假票。
途牛客服回應吳女士稱,這些機票已經確認有“占位”留票,但遲遲沒有出票,或是因為供應商想等機票降價。
吳女士在微博上展示了五張機票的電子客票行程單,行程單上未顯示出票代理人及出票時間,但是航班信息齊全,并在客票狀態一欄顯示“OK”。界面新聞詢問中國南方航空客服,證實行程單上展示的機票票號確實不存在。截至發稿,吳女士尚未接受界面新聞采訪。
途牛旅游網公關對界面新聞回應稱,“此訂單為供應商提供的打包度假產品。經核實,具體原因是供應商開票操作失誤導致:第一天臨下班前供應商出了3位客人的機票,剩余5位客人第二天一早準備出票時,發現艙位價格有變,單人票價上漲5500元,供應商便延遲了其中5位客人機票的出票時間。”途牛網針對此單情況與供應商協調,最終保證吳女士等人回程航班按其原定計劃順利出行,最終相應損失由供應商承擔,并協調給到客人相應補償。
從事國際機票代理行業五年的陳先生告訴界面新聞,該事件中的“占位”,業內也叫“控位置”,指機票代理商根據客人的行程需要,憑借真實名單,向航空公司要求保留客人已經報價的艙位,這些位置在時限內價格都有保障。
“航空公司允許代理商控位置10天或不等的期限,如果期間機票降價,代理商出票,就能賺取差價;如果臨近時限機票漲價,代理商必須出票,就需要賠錢了。”另一位機票代理行業資深人士劉先生表示。
陳先生認為,控位置雖然是代理商的常規操作,但是吳女士的遭遇中,機票代理商在尚未出票的情況下,提供“假機票”,并且涉及的機票金額巨大,已屬違規。機票代理商出票時應向中航信提交旅客訂座記錄(PNR),中航信出票后留有真確可查的票號。途牛作為平臺方,雖然有機票真實性的審核機制,這次卻沒有及時發現假票,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機票代理商良莠不齊,平臺規則漏洞實際上滋生了違法。從客人反饋看,途牛和去哪兒網的機票平臺都存在不夠規范的問題。”陳先生說。
途牛就此回應界面新聞表示,“通過途牛自有渠道出的機票,平臺都有審核驗證機制。之后針對供應商提供的機票類資源,也會重新擬定流程,加強審核驗證機制,平臺會極力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規避相應的出游風險。”
2016年,攜程也曾被曝出銷售“假機票”事件,原因是代理商將積分兌換的機票出售給用戶,未被航空公司認可,導致用戶無法登機。事后攜程承認平臺存在監管漏洞,對于未錄入全球機票分銷系統的機票僅按一定比例人工抽驗,導致部分違規機票未被監測到。攜程還承諾,日后對于不能自動監控票號狀態的供應商機票,將全部進行人工核驗。
陳先生告知界面新聞,在機票業務中,銷售積分兌換機票,或者將分段機票拆開售賣,都是違反業內規定的行為,侵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需要提高核驗意識,及時通過航空公司官方渠道驗證機票真實性。
消費者途牛買到假機票
2019年1月21日,吳女士向記者報料稱,自己花了近12萬元購買的8張商務艙國際機票,在自己無意間發現其中5張的預定信息是假的,其中只有3張預定信息是真實的,這也就是說自己在途牛上預定的機票是假的,這意味著自己有可能無法在1月28日攜全家登上去往新西蘭的飛機,這讓吳女士非常焦慮。
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途牛旅行網公關部,希望途牛方面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么吳女士的機票預訂信息中部分是虛假的,背后存在哪些人為的操作。但是報道截稿前,途牛公關部并未向記者做出回應。
蹊蹺的假機票預訂信息
作為途牛的鉆石VIP會員,吳女士有自己的專屬顧問,每年在途牛網上預定的各種機票價值幾十萬元,僅僅這次預定的機票就高達12萬元。但是此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而自己這次發現問題,則是因為自己航班臨時取消。
2018年8月21日,吳女士通過途牛網提前預定了2019年1月28日,從上海往返新西蘭的南方航空公司的8張商務艙機票,去程是1月28日的上海—廣州—基督城,回程是2月8日的奧克蘭—廣州—上海,其中6張成人機票,兩張兒童機票,全部機票和保險加起來價格超過12萬元。
“之所以提前半年就預定機票,就是當時看到的商務艙往返機票大概在16000元左右,還比較便宜,就提前做了預定,全部的費用都打給了途牛網,以為就妥妥的預定好了。但是沒想到卻出了問題。” 吳女士向記者表示。
2019年1月16日,南方航空找到吳女士,通知其中一個航班臨時取消了,確認如何退改簽問題,在核對票號的過程中發現8個預定訂單中,只有3個票號是真實的,其余5個票號都是假的。也就是說,已經快到出行前不到兩周,途牛只給吳女士預定了3張機票,其中2張還是兒童機票,這讓一直十分信賴途牛的吳女士非常氣憤,自己半年前就把12萬元付給了途牛,途牛卻遲遲沒有給自己預定好全部的商務艙機票。
眼看全家春節出行的計劃要泡湯,心急如焚的吳女士找到途牛,途牛方面并未直接給出一個解決方案,而是讓吳女士簽署了一個補充協議,并且告知吳女士,如果不簽署這個協議就無法保證后一程的座位。為了能夠順利保證自己的行程,吳女士只能簽了這個臨時協議,然而,簽署完協議后的幾天,途牛方面就不再聯系吳女士,出票的事情并未解決,為此,氣憤的吳女士在自己的微博上披露了途牛銷售假機票的事情。
讓吳女士郁悶的是,雖然自己和途牛簽署了一個補充性的保障協議,但是簽署協議后,途牛方面卻一直沒有為吳女士出票。眼看1月28日的行程就要到了,吳女士在查看機票信息時發現,自己此前預定的一張往返機票已經高達48000元。眼看全家的春節出行計劃就要泡湯,吳女士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了一篇名為《途牛售賣價值8萬的假機票,讓我如何過年!!!》的內容,把自己受騙的過程和假票的截屏信息全都粘貼出來。
途牛在玩什么貓膩?
事實上,在OTA平臺上購買國際機票,其背后的貓膩早就不是秘密了,如果吳女士不是因為中途航班取消,也許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提前花錢購買的機票其實根本就沒有提前預定上,而是途牛方面還在做各種背后的運作。
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實姓名的業內資深專家告訴記者,一般很多消費者都會提前很久預定國際機票,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因此,從買票到最終成行中間有很長的周期,這樣就給了代理商操作降艙出票的余地。
“當你買票的時候,OTA通常會用你的信息hold住一張票,但并不付款,然后等著看航司會不會到臨近的日期拋出更低的票價,如果有就按照更便宜的出票,如果沒有則按照原來的價格出票。這樣代理商就有很大的機會去賺取更高的利潤,尤其是對于商務艙機票。”這位專家表示。
以前黑心OTA在消費者買票了以后,經常會遲遲不出票號,等到最后出行再出票和提供票號。由于前幾年攜程等OTA被曝光幾次之后,幾家OTA都被要求顧客付錢以后,要及時提供票號以及航班信息和艙位信息。所以一些黑心OTA為了滿足平臺的要求都會提供一張虛假的行程單,上面的票號以及艙位等信息都是虛假的。
因此,吳女士的5張虛假訂單就很有可能是屬于這種情況,途牛方面以為消費者不會知情,沒想到因為航班取消,吳女士才意外知道自己的機票并沒有被預定上。吳女士簽署了補充協議后,途牛方面依然遲遲不出票,很有可能是在等最后一刻給出解決辦法。
第一種可能就是,最后途牛方面通過航司方面搞到了比之前預定更低價格的票,然后給吳女士一家出票,讓其順利的出行,途牛方面可以賺取一筆高額的差價;第二種可能則是途牛方面無法拿到比之前預定價格更低的票價,然后找消費者商量是否可以降艙或者改航班出行,然后適當的給出一筆小小的賠償,消費者為了保證出行只能忍吞聲的接受。
但是對于途牛而言,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吳女士半年前付出的12萬元,其中有8萬元途牛方面一直并沒有支付機票費用給航司,至于這筆費用在途牛的賬戶中如何運作,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一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像途牛、同程這樣的OTA企業都有自己的金融業務,對外放貸業務也很活躍,利息更是高得咋舌。如果消費者提前預定的機票錢匯聚起來,都被拿去做金融業務,相信對于他們而言會有更好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