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道,瑞典家具零售商宜家家居最近宣布,在美國和加拿大再次召回共計1730萬個抽屜柜,原因是又有一名兒童被翻倒的家具砸中身亡,截至目前類似事故已造成8名兒童死亡。
這一次,中國市場又一次被排除在召回之外。玩雙重標準,宜家已經是行家里手了。2016年宜家宣布對存有安全隱患的抽屜柜產品,在美加等國實施召回。中國不在召回之列,引起中國消費者的廣泛質疑。后經國家質檢總局約談,宜家總算提交了召回計劃。
被逼上談判桌的跨國巨頭也算不少了。比如三星的那場電池風波,明明電池有問題,死活不承認,明明在別的國家召回,就不在中國召回。但像宜家這樣明目張膽、不加掩飾,一而再再而三地搞雙重標準倒真是不多見。
上一次宜家給出的理由是:“在中國銷售的抽屜柜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中的家具力學性能實驗——柜類穩定性的標準。”可是符合標準就一定安全嗎?國家強制標準是最低要求,不是最高要求,標準再全面也不可能管住所有的問題,國家標準的產生和修改還有一個相對滯后的問題,這都需要企業在實踐過程中自己完善自己的標準,調整生產要求。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安全。不安全就得改正就得彌補缺陷。
符合標準更不是免責的借口。產品有問題是事實,造成8名兒童死亡是事實,安全隱患是不分國度的,在美國和加拿大會出事,在中國自然也會出事。中國兒童的身體也并不比別的國家更能扛一點。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應該將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應該將企業責任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拿標準說事。這么大一個安全漏洞,你不去補,卻扯什么標準問題,是不是太麻木了些?哪怕沒有這樣的國家強制標準,甚至連標準都沒有,難道宜家就能免責嗎?
當然,比上一次有所進步的是,宜家承諾免費提供一個安裝包,免費上墻固件。但這種坐等上門的免費服務跟主動召回的力度,對問題嚴重性的認知態度、兩者在法律層面的意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企業一點利益和兒童的生命安全之間,孰輕孰重,是不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沒有討價還價余地的。宜家是一個能給人家溫馨的好名字,但至少從區別召回這件事情上看,宜家所作所為卻一點也不舒心,這樣的企業文化令人堪憂。
即便因為標準的問題,制度的漏洞,你能暫時過了眼前的這一關,可是消費者口碑那一關又該怎么過呢?你真的覺得中國消費者會對一款有著嚴重安全隱患的家居用品無動于衷?真的以為幾句話就能將消費者糊弄過去?
宜家應該仔細讀一讀中國市場進步發展的歷史,這是一部消費者權利意識不斷覺醒的歷史,是向國際標準看齊的歷史,因為怠慢消費者,搞雙重標準,而被市場遺棄的國際大牌多了去了。三星就是前車之鑒,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有的是垂涎三尺的商家,沒必要給自己找個大爺。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卻放棄了更大的利益,看不出這種搞區別對待,對自己有什么好處。你搞區別對待,消費者難道就不能“另眼相待”了?
對中國市場而言,最重要的是完善相關標準,監管部門主動介入消費糾紛,別給無良企業鉆了空子。既然企業的良知不可靠,就得讓司法更可靠,什么時候也能讓無良企業賠個幾千萬上億的,廠家想不重視消費者的權益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