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將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人員、重點地區,對于涉稅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特別是精準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
2023年,稅務部門共依法查處涉嫌違法納稅人13.5萬戶,挽回稅款損失1810億元,配合公安部門對82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539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針對涉稅類罪中性質最為惡劣的騙取出口退稅犯罪,2023年,多部門聯合部署專項行動,檢查出口企業2599戶,挽回出口退稅損失166億元。公安機關2023年先后組織發起集群打擊112起,全年騙取出口退稅犯罪立案數、抓獲犯罪嫌疑人數、涉案總價值和挽回經濟損失同比均大幅上升。
新業態 行業性逃稅問題突出
危害稅收征管刑事犯罪呈現新特點。近五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危害稅收征管案件,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占比約80%。犯罪手法不斷演變,網絡平臺成為虛開新渠道。新業態、行業性逃稅問題突出。
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經濟業態迅猛發展,其業務形態、盈利模式、勞務關系等復雜多樣,稅收監管措施面臨新挑戰。文娛領域個別人員利用“陰陽合同”“股權增資”等形式,借關聯企業名義取酬獲利,或利用“稅收洼地”轉變收入性質,設立“空殼公司”實施虛開發票行為,逃避個稅監管。
多部門將聚焦涉稅犯罪高發多發、稅收洼地等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堅持全鏈條一體化打擊。精準打擊“兩高”《解釋》中明確的新型涉稅違法犯罪,對利用買單配票、循環出口、低值高報等方式騙取出口退稅,利用“空殼公司”虛開騙取財政返還、政府補貼等嚴重涉稅犯罪,堅決依法從嚴懲處。對與涉稅犯罪相關聯的洗錢、走私、詐騙等其他犯罪一并依法打擊。
?。偱_央視記者 張賽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