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潭城大地天空澄澈、水清河暢、層巒疊翠。
“原先,這里是一塊被污染的‘廢地’。經過一年的治理修復,現在是一塊恢復‘活力’、可以再利用的‘寶地’。”15日,記者來到建陽區宏旗電器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現場,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股負責人高盛民說。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良好的土壤環境,是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一個重要根基。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企業在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
宏旗電器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于2005年3月投產,年產總容量30萬KVAH蓄電池2.5萬臺。2013年公司停產關閉,廠區地塊于2014年被建陽區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收儲。2017年,該地塊被原福建省環保廳列為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修復試點。
“凈土保衛戰”是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內容之一。為此,建陽生態環境局于2018年啟動了宏旗電器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項目,積極探索示范試點經驗。
“我們在委托第三方開展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并制定《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方案》后,及時開始進行該地塊的治理修復。”高盛民介紹,“通過污染土壤清挖、破碎篩分、添加固化、穩定化藥劑并養護、異地阻隔填埋等,將原來污染的廢地變成可利用的商業服務用地,不僅產生生態效益,也提升其經濟效益。”
通過宏旗電器有限公司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總結形成《福建省土壤環境管理“三防三監控”技術指南》,在全省推廣應用。“而且,該修復案例還列入生態環境部《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項目投資成本分析及估算—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案例匯編》。”高盛民頗為自豪地說。
不僅如此,建陽區還委托南方科技大學,在全省率先構建縣級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以未利用地、耕地、水源地、重點行業企業、畜禽養殖場、交通干線沿線等用地類型為監測網絡建設的關注重點,整合農用地詳查、土壤重點監管企業自行監測等土壤歷史監測點位,進一步摸清了建陽區土壤污染的基本情況,為后續土壤修復治理及風險管控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目前,全區共布設土壤監測點位171個,地下水監測點位85個。通過采樣、監測分析,以鎘、鉛等重金屬污染為重點,兼顧其他突出污染物,重點排查和分析受污染區域當前存在的污染源,為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提供依據。”高盛民表示,建陽區還編制完成從源頭準入、隱患排查、監測預警、退役監管的土壤污染全過程閉環式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閩江源頭,有春江花月的古韻;崇陽溪畔,有煙雨江南的典雅。
站在新起點,揚帆新征程。建陽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完善土壤風險防控體系,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穩步實施受污染耕地、建設用地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騰出更多空間,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盧國華 張思潔 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