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南平致力于“綠色”與“創新”的碰撞,積極打造“武夷山水”品牌、推進“水美經濟”建設、探索“生態銀行”試點,精心呵護這方難得的綠水青山,在綠色發展中更好地釋放生態與資源紅利。
報告摘登
全力落實武夷品牌發展戰略規劃,明晰“武夷山水”公共品牌定位,加快健全品控體系,積極將“武夷山水”打造成為全國生態精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推動其由農業向其他產業延伸。
武夷品牌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武夷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力,支持企業實施名牌戰略、質量提升工程和標準化建設。作為首批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品牌的企業,我們深感振奮。”市人大代表、武夷山市香江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安興說。他建議更好發揮武夷學院等高校的智庫作用,提升茶產業科研實力,為茶加工實現智能化、機械化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同時,政府應以項目政策扶持為依托,幫扶企業,促進產業標準化水平的提升,為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及新的發展平臺。
依托優越的生態資源優勢和“雙世遺”武夷山品牌優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一打造‘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把資源優勢轉化成市場優勢,把口碑優勢轉化成品牌優勢,把品質優勢轉化成價值優勢。
“目前,‘武夷山水’品牌的宣傳處于內熱外冷的階段,建議政府部門或是企業組團多參加高層次、較大型的展銷推介活動,加大‘武夷山水’品牌在南平市外的宣傳力度。”市人大代表、建甌市光祥蓮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祥建說,武夷品牌建設,能有效促進產品市場認可度、接受度的提升。去年,蓮子成為首批入選“武夷山水”品牌的農產品品類后,銷售量和經銷區域都有顯著擴大。他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更加注重加強對入選品牌的產品、品類質量的把控,讓優質產品更好助力“武夷山水”品牌推廣,讓“武夷山水”品牌成為優質產品的代言。
市政協委員雷希穎長期關注“武夷山水”品牌宣傳,他認為,目前南平本土企業對于武夷品牌的認識還比較被動,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建議從品牌內部開始,自內而外地營造適當的競爭環境,例如將品牌內部有限的宣傳、渠道等資源主動對接給態度積極、主動對標、高度配合的企業,當這類企業獲得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認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時,消極被動的企業自然會產生危機感,從而改變當前的態度,主動對接品牌標準,主動迎合‘武夷山水’品牌的更高標準要求,不斷提高自身優勢,使龍頭企業發揮作用,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推動者,共同推進品牌建設,共同從品牌建設中獲益。”雷希穎說,除了簡單貼標外,武夷山水品牌運營公司應該為每一個獲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品牌的企業產品定制特色包裝,提升企業對于“武夷山水”品牌的優越感、榮譽感、獲得感。
(吳建瓊廖晨星)
報告摘登
拓展“水美城市”的內涵和外延,推動“水美城市”向“水美南平”延伸,進而發展“水美經濟”。用市場化理念發展“水美經濟”,全年投資80億元,新建或提升一批城市濱江景觀帶,新改建城市道路120公里、綠道130公里、管網480公里,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自然景觀風貌。
水美經濟以高顏值促進高價值
“加快推進水美城市建設,彌補了南平‘山有余而水不足’的生態短板……”在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熱議“水美經濟”發展。
張邵杰代表認為,在生態建設上,南平有著很好的基礎,如何更好的把“山美水美”變成群眾的幸福感,變成南平吸引投資的軟實力,都有賴于一個良好的城市形象。“水美城市”的建設,不僅彌補了南平城市建設相對不足的短板,也為產業發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礎。他建議,“水美城市”的設計實施,要和七大產業發展相結合。同時,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為現代服務業、高新科技產業等新興產業留出發展空間,為南平市經濟發展積蓄后發優勢,進而把“水美城市”打造成南平的一張靚麗名片。
2016年9月以來,我市提出把縣域中心城區水系治理與城市建設、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在全國率先提出“水美城市”建設新理念。2017年全面開工建設12個“水美城市”項目,目前,我市“水美城市”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首批策劃實施“水美城市”項目12個,總投資300億元,現已完成投資116.55億元。
對于南平市“水美城市”建設,平靜委員予以肯定,她認為,在“水美城市”建設中,要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力度,深入研究PPP等建設模式,提高研究政策、吃透政策、運用政策的能力。記者從市水利部門獲悉,今年,水利部門將全面提質優化品質,加快進度、保留文脈、打造精品、塑造特色。在此基礎上,按照“水安為先,因水而美、由美而富、富而文明”的總體要求,進一步研究明確“水美經濟”的目標任務,編制完成《水美南平現代化規劃》,結合七大綠色產業,打造獨具閩北特色的、競爭力強的亮點,推進我市“水美經濟”可持續發展。
來自水利部門的羅優良代表說,由“水美城市”到“水美經濟”,它不是單個項目,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水美城市”“水美經濟”建設中,要更多融入區域定位,高標準、高規格規劃設計,同時突出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真正讓“水美城市”“水美經濟”建設提升整個城市的品位、優化當地投資環境、美化人居環境。
“大力建設水美城市,我更希望看到個性化的‘水美’。”江益民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加強規劃設計,凸顯地方特色,避免各縣(市、區)“水美城市”建設同質化。同時,基礎設施建設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并加大后續建設管理力度。(廖晨星吳建瓊張莎湯文娟)
推進延平“水美城市”經濟帶建設
——訪市政協委員林麗華
“今年我的客商和朋友來延平,都驚嘆這里的變化,這都得益于水美城市的建設。”市政協委員、南平華孚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華不僅對“水美城市”的建設充滿歡喜,也對未來“水美城市”到“水美經濟”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去年,延平開始構建“水美城市”經濟帶,作為市政協住延平區委員小組的一員,林麗華參與了延平“水美城市”經濟帶提案的調研。她說,延平“水美城市”經濟帶,指的是沿閩江干流兩岸以夏道鎮延平新城區域為核心區,打造游樂產業經濟帶;沿沙溪流域以王臺鎮為核心區,打造“延平百合”“南方紅豆杉”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沿建溪流域以大橫鎮為核心區,打造交通工具培訓競賽產業經濟帶。
“延平建縣1800多年,為‘水美城市’經濟帶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產業發展資源優勢。”林麗華介紹,延平是一座“山水城”,碧波蕩漾、風光秀美,是聞名全國的“理學名邦”,旅游資源豐富,游樂產業約占全國85%左右的市場份額。“延平百合”已成功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延平區紅豆杉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南方紅豆杉產業示范基地”……
林麗華在調研中發現,推進“水美城市”經濟帶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發展規劃建設定位不夠明確、產業發展用地基本處在市規劃區內、項目引進發力不精準、產業融合度低等問題。
“‘水美城市’經濟帶項目規劃建設用地基本處在市規劃區內,制約了項目用地、經營性土地收儲出讓及土地管理等有關工作。”林麗華建議,行政中心搬遷后,把相應的規劃建設和項目用地等職能權限下放延平區,由區政府有關部門行使相應的職權。同時,加大對“水美城市”經濟帶產業發展的研究和規劃,盡快研究出臺相應的產業扶持政策,在用地、資金、辦證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進一步提升對“水美城市”經濟帶產業發展的服務水平。☉廖晨星
報告摘登
發揮專家委員會戰略指導作用,推動自然資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完善“生態銀行”為實體企業提供原材料供應、擔保增信、資產出租、市場準入認證等服務,積極發展單株林業碳匯交易等收益模式,不斷拓展“生態銀行”與產業運營方的合作方式。優化“生態銀行”公司的股權結構,引入專業管理團隊,提升市場化程度。加快與國內外知名產權股權交易機構、金融機構、產業投資運營商等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組建“生態銀行”產業基金,增強產業發展導引能力。
生態銀行用新模式撬動新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生態銀行’建設,五夫鎮是全市“生態銀行”試點,我們非常關心關注這項工作。”市人大代表、武夷山市五夫鎮下派書記張振春說。他建議,加大對“生態銀行”政策的宣傳,讓百姓充分了解政策,更好融入試點建設中。其次,要讓企業或百姓盡快得到“生態銀行”試點的紅利,真正激發經濟活力。同時,他還表示,“生態銀行”應該要有一個資質和專業能力素質較高的團隊來管理運營,要對當地現有的農、林、水、古街等資源進行標準化的評估確權頒證。
探索創建“生態銀行”,是南平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尋求生態產品實現價值路徑,推動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一項創新之舉;是讓企業在進入當地發展時能減少前期項目投入成本,讓政府憑借整合優質的資源在更高更大平臺進行招商,讓項目實施、產業發展紅利惠及當地百姓的多贏之舉。
2018年4月,我市在國務院參事室舉行“生態銀行”試點方案論證會,高層次專家、學者出謀獻策,南平“生態銀行”試點完成理論研究。同年9月3日,市委、市政府研究通過《南平市“生態銀行”試點實施方案》,為推進“生態銀行”試點工作繪制了“路線圖”。這一年,南平市生態資源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和專家委員會組建成功,武夷山五夫鎮“生態銀行”試點拉開序幕,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正式開張運營,延平、浦城等地成立項目公司。
去年,參與了“生態銀行”順昌調研的陳培仁委員,在今年兩會期間和市臺盟委員一起提交了《關于以“生態銀行”助力青山變金山的建議》的提案。陳培仁建議,在“生態銀行”林業試點工作上,應制定完備的林權收儲擔保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收儲擔保流程,有效保障各方利益。其次,要加強對林權收儲擔保機構的財稅支持,取消林權登記費用,切實減輕林權抵押貸款中間環節的成本。此外,還應該增加森林保險的品種供給,降低保險費率,延長投保期限,將探索建立“生態銀行”工作的紅利真正惠及林農、百姓。
“‘生態銀行’工作是首創性的、全新的,對于我們基層而言,專業人才的缺乏是最明顯的短板,這就需要市里為我們提供與專家、學者對話和深度交流合作的平臺,真正發揮高端智庫力量和專家委員會戰略指導作用。”市人大代表、光澤縣森林資源管理站站長謝群芳說。
今年,全市“生態銀行”試點工作將在項目、資本等方面,進一步加大與專業機構、專業技術團隊的對接力度,爭取落地實施一批“生態銀行”典型示范項目。我市將持續推進順昌西坑林業綜合體、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園等項目,并通過總結提升武夷山五夫、順昌縣等試點工作的經驗做法,推動形成“一縣、一方案、一重點領域”的試點工作局面,探索創新運作新機制、新模式,努力打通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通道和路徑,實現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和百姓增收三者共贏。
(吳建瓊廖晨星)
注重借智引力加強項目對接
——市人大代表趙剛源談“生態銀行”建設
2018年12月3日,順昌“森林生態銀行”正式開張,林農夏六華成為首位“儲戶”,實現“不砍樹”也“掙錢”。順昌也因“森林生態銀行”的創建工作,得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批示肯定。
“‘生態銀行’是南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創新之舉。其中,順昌開展‘生態銀行’林業試點,是以森林資源為根本,借鑒銀行‘分散式輸入、集中式輸出’模式,收儲零散資源,實現‘青山’變‘銀行’、‘林農’變‘儲戶’、‘林木’變‘資金’。”昨日,市人大代表、順昌縣國有林場場長趙剛源說,“森林生態銀行”試點探索分為“前端”和“后端”兩部分工作,“前端”是通過林權抵押擔保、青山贖買、租賃、托管、合作經營等方式集中碎片化、分散化的森林資源,“后端”是通過集約化經營、科學提升、綜合開發等提升林業資源效益。
在趙剛源看來,經濟相對欠發達、專業人才稀少的地區試點“森林生態銀行”,更為關鍵的是在探索落實“后端”工作。他建議,應該有更明確明朗的關于實施“生態銀行”的頂層設計方案,以指導具體的做法和實現方式。與此同時,在“生態銀行”探索中要注重借智引力,發揮好專家委員會在理論研究、社會人際等方面的優勢,特別是在試點經營總結提升,項目開發、包裝、對接等方面,要進一步加強與南平的深度融合、合作,協助南平做好“生態銀行”探索。
不久之前,南平市生態資源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和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部門相關負責人赴北京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就項目包裝推介事宜進行洽談,深入探討項目前期策劃包裝及掛牌上市等工作,待雙方正式簽訂交易合同后,將在順昌森林資源運營方面展開實質性的合作。“像這樣與大平臺的交流對接活動應該更廣泛些。”趙剛源建議,前期試點中已形成的項目,需要多走出去,利用北京產交所、海交所等平臺,更好實現與資本對接,推動合作經營,為項目長期運營引入資本市場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