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安市梅山鎮蕓塘村村部熙熙攘攘,前來村里領土地款的農民絡繹不絕。原來,這是蕓塘村在為村里95戶村民發放省道307線梅山鎮區過境線的土地款166萬元。
昨日下午,涉及拆遷的蕓塘村村民陸續來到村委會,領取拆遷補償款。
省道307線梅山鎮區過境線項目負責人、梅山鎮主任科員趙永基說,此次發放土地款涉及7個村2000多戶,征用土地600多畝,需發放2500多萬元土地款。“現在各個村都在發放土地款,預計1周內可完成。22日,鎮里將組織過境線開工儀式。”
半天領走了160多萬土地款
20日下午,蕓塘村村民陳建國拿到2.5萬元土地款,很是開心。他告訴記者,他家有半畝農田,種植一些農作物。當得知該地需要征用修路時,他立即同意。“修路不僅方便村民出入,更能帶動蕓塘村發展。作為村民,我應該支持。”
“我家有4分田,已經荒廢了很多年,這次被政府征用,還拿到了26115元土地款,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村民陳培成說。
記者了解到,半天時間,蕓塘村就有84戶村民領取了160多萬元土地款。
“過境線項目的推進對于蕓塘村來說是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意義。它將改變蕓塘村閉塞的格局面貌,將梅山7個村緊密聯系在一起,盤活土地,帶動村里農業、企業的發展,對壯大村集體經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經過大量前期的工作,村民基本支持,土地征遷支持率達到97%以上,剩下8戶由于在外還未簽訂協議。我們將繼續做村民工作,爭取攻下這剩下的8戶。”蕓塘村黨支部書記陳卿發說。
當天,村民劉雪娥站在村部門口一直徘徊,她沒有同其他人一樣,排隊領土地款。“我們就是那剩下8戶中未簽協議的一戶。”劉雪娥坦然道。
“在陳卿發不停地做工作后,我和丈夫陳文佳現在都同意了,將家里那1畝多的地拿去征用。可現在丈夫在外地做生意,要等他回來才能簽訂協議。”劉雪娥說。
原來,劉雪娥一家多年前在村道邊購買了一塊2000多平方米的坑溝,打算辦廠。為了能建廠,他們投入大量資金,請大型機械平整土地,硬化好地基后,又用石頭將該地砌高了5米,前后花了30多萬元。這次被征用,只能拿到4.36萬元左右。
“剛開始我們都不同意,后來陳卿發一直對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們漸漸改變了想法。”劉雪娥說。
陳卿發介紹,蕓塘村有幾戶村民對于土地款的標準都覺得偏低,但是鎮村干部卻沒有放棄,而是給他們做思想工作。“陳文佳這一戶,鎮村做了大量的工作。”
1周后開始第一標段施工
趙永基介紹,目前,梅山7個村都在發放土地款,共計2500多萬元,預計1周內發放完。“項目從去年12月開始測量土地,確定了2000多塊地共600多畝需要征遷。鎮項目辦提前謀劃,有序統一的按照節點推進,取得重大成績,在土地征遷上,共有98%以上的農戶簽訂協議。”
“土地款發放完后,我們便開始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啟動第一標段施工及120多座,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房屋的拆遷。第二標段的施工也將爭取在今年年底開始施工。”趙永基說。
據悉,在土地征遷過程中,蓉溪村是大村,也是鎮重點辦協調解決多次的重點村。該村共有500多戶、涉及580多萬元的土地款,由于項目在2009年已經啟動,有些土地的補償標準與現在不符合。為了解決舊問題,鎮村齊心協力,成功做好蓉溪村一些村民的思想工作,不補償其土地差價。
趙永基說,省道307線梅山鎮區過境線的建設意義極大,它將有效緩解梅山鎮區交通壓力;有利于完善梅山鎮區路網功能,可改變原有鎮區道路機非混行的交通亂象,提升梅山城鎮的整體形象;有利于提升道路沿線的土地開發價值。“項目總造價59142.8790萬元,其中建筑安裝工程費43727.7166萬元。主線總造價56491.9511萬元,建筑安裝工程費42045.4990萬元;支線總造價2650.9279萬元,建筑安裝工程費1682.2176萬元。”
據了解,省道307線梅山鎮區過境線豐溪至林坂項目分為主線和支線兩個子項目,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配套排水、污水管、交通安全設施、預埋管線、道路照明、道路綠化等工程。其中主線全長7.712km,采用二級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標準設計,設計車速60km/h,路基寬度按39/50米,雙向六車道;支線全長0.89km,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度18米,雙向四車道。(記者 黃俊濤 李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