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洪瀨鎮政府方面,確保做到了“六個到位”:
一、確保組織領導到位。
災情發生后,立即組織全鎮黨政領導和鎮村干部,組成垃圾清理、交通疏導、
衛生消殺、災民安置等工作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開展工作。
二、確保災民安置到位。
把災后群眾的安置工作放在首位,面對全鎮受災群眾較多的情況,采取集中與分散安置的方式,在各村(社區)和鎮政府設置30個臨時救濟安置點,并動員受災群眾到親戚朋友家投靠,目前除了房屋倒塌的,其他受災群眾均已回家進行恢復生產自救。
為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在各村(社區)設置了食品發放點,并派出多輛巡邏車攜帶食品、礦泉水等物資到內澇嚴重的鎮區進行巡邏發放。同時,迅速啟動開展垃圾清理和防疫消殺工作。組織動員、協調調動了6輛消防水車、150輛垃圾運輸車、10輛推土機、10輛鉤機,投入人力5000多人次,日均垃圾運輸量達2000多噸,目前鎮區排水系統基本疏通,截止9月18日凌晨307省道(東大路)、江濱東路到西路兩條交通主干道已基本完成垃圾清理并可單向交通運行。
鎮衛計部門聯合上級衛生防疫部門派出16組75人的防疫隊伍到鎮區進行防疫消殺,包括各村領取藥品自行消殺人員的共有250多人全面鋪開開展消殺工作。
三、確保設施修復到位。
因電力故障,全鎮從15日凌晨4:30期停電,并伴隨停水,通訊也一度中斷。我們突出重點,分清緩急,確定了通水、通電、通訊的修復目標,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搶抓電力、供水、通訊基站的修復。截止9月19日全鎮已恢復98%左右的地區通電,剩余部分正在全力搶修;自來水廠已全面恢復正常供水,日供水量7000噸\天,并有2400噸的儲水量,水質完全達標;移動通信基站已基本恢復,無線通信已基本達到災前水平。
四、確保全面發動到位。
為減少損失,盡快恢復生產生活,我們迅速行動,鎮村兩級,層層動員,層層發動,組織力量投入災后重建和生產自救。受災村(社區)都自行組織群眾進行打掃衛生、清除淤泥,進行賑災自救。一些企業、群眾自發免費為受災群眾提供咸粥、飲料等。災情發生后,泉州市和南安市相關部分紛紛伸以援手。泉州衛計委、南安衛計局派出80多名消殺工作人員;市政局協調福州的專家參與自來水設備搶修,并調度大批垃圾運輸車;海防13師、73142部隊、泉州南安消防武警官兵、環衛工人和雪峰寺佛教義工、青年志愿者等500多人參與了鎮區垃圾清理等工作;電力公司調度50多人參與電力搶修;民政、水利、林業、農業等部門也積極支援,參與相關工作。
五、確保隱患排查到位。
認真細致核實災情,做到數據準確真實、情況心中有數,并由鎮防指統一核實,一個口徑上報。組織干部加強危房巡查,對被洪水浸泡的房屋,在確定無危險后,才允許群眾返回居住。聯合水利部門對沿溪、沿江和水庫、山圍塘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堅決做到汛期不結束,警惕不放松。組織交通技術人員對水毀道路、橋梁進行鑒定,在16個危險路段設立明顯警戒標識。各村對轄區內的每處危險路段、危險橋涵都落實責任人,防止出現意外事故。另外考慮到鎮區垃圾清理、衛生消殺等工作尚未完成,也為了緩解鎮區交通壓力,確保學生就學安全,經請示市委、市政府同意并協調教育部門,鎮區11所中小學、幼兒園9月18日、19日兩天停課。
六、確保支持保障到位。
成立工作組專門處理受災群眾的訴求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解說工作,盡量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同時由鎮人大主席帶隊主動下訪,加強對受災群眾的走訪慰問,傾聽民情,疏導民意,將潛在的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通過短信、微信、“誠信洪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通報災后搶險救災的最新進展情況,引導干部群眾穩定情緒,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災后恢復重建的濃厚氛圍。鎮政府后勤保障部門,及時啟動應急保障機制,迅速進行物資采購,千方百計做好一線救援人員后勤保障工作,按時按點為支援官兵、干部送上可口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