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梅山,每天清晨都有一波人流,從四面八方朝同一個方向趕去,那就是梅山綜合市場。1988年建設至今,這里已經陪伴梅山人走過了30余年的風風雨雨。
如今,這個市場將迎來新變化。21日,梅山綜合市場在各大顯眼處張貼了升級改造搬遷公告。公告要求,即日起至2023年2月26日下午6時,梅山鎮芙蓉西路99號梅山綜合市場內經營戶自行搬遷安置,并全部騰空完畢。
昨日,記者來到梅山綜合市場,一睹菜市場升級改造前的樣子。
群眾期待市場升級改造
22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多數攤主仍在經營,加工農特產品,而部分攤主則在清空攤位。
黃良發已經在市場內經營了20多年。此時,他和妻子正將打包好的商品裝進紙箱。待紙箱裝滿后,他就把紙箱扛到三輪車上。不一會兒,車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箱子。
“20世紀70年代,我父親就在做干鮮生意。梅山綜合市場投用后,他就搬來這里經營。初中畢業后,我就過來幫忙了。”20年來,黃良發通過打拼,買了一套房子,也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昨天一收到通知,我就和妻子著手開始搬遷。我在外面石埕路租了一間店面,上午已經搬了8車,下午估計還搬不完。”黃良發指著冰箱、電腦、空調、桌椅、架子等雜物說,爭取明天全部清空。
在另外一個攤位上,黃天生的妻子仍在售賣手工農特產。她坐在椅子上一邊削荸薺皮,一邊招呼客人。
“我主要售賣削皮的荸薺,剝好的蔥頭、大蒜等手工農特產品。”黃天生告訴記者,每逢過節,他家的生意就特別好,夫妻倆經常從凌晨5時忙到晚上7時。“希望菜市場改造后,能給我們一個驚喜。”
44歲的攤主劉有生是梅山鼎誠村人,2004年在這里租了一間店面,經營凍品生意。“那時候為了謀生,我們夫妻倆每天凌晨5點就開始營業了,一直忙到晚上。”劉有生說,辛苦終有收獲,他的店面從最初的1間擴大到現在的5間,除了線下售賣,他還給周邊餐飲店配送凍品。
“這幾天我們都在搬運凍品、冰箱。希望市場改造升級后,能夠配置停車位,方便停車。”搬運期間,劉有生滿頭大汗,雙眼露出期待。
工期預計持續3個月
梅山綜合市場站長潘尚杰介紹,該市場1988年開始修建,1991年投入使用,共設置100多個攤位。當時,市場里什么都有,吸引了周邊鄉鎮村民前來購買。后來,隨著生鮮超市、生鮮電商的出現,農貿市場面臨著客戶持續流失的問題,曾經的煙火氣也變得冷冷清清。“如今,有30多個攤位無人租用了。”
記者看到,菜市場上空籠罩著一層遮雨棚,有的遮雨棚還出現破洞,不少建筑物墻面上掛滿了青苔,部分攤位成了倉庫。
“現在市場以賣吃的為主,攤戶的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很少有年輕人進駐市場了。”潘尚杰說。
68歲的李春種是目前市場里年紀最大的攤戶。“現在來市場購買商品的都是老客戶了,很多年輕人直接通過美團、餓了么等線上平臺下單。”李春種說,如今讓他們堅持下來的原因,就是能在市場和熟人聊聊天、泡泡茶。
梅山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許培玉告訴記者,梅山綜合市場改造升級總資金約550萬元,其中350萬元將進行攤位、店面改造,以及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等,約200萬元將進行市場的主體加固工程等。“梅山綜合市場的提級改造是一個為民辦實事工程,整個工期預計將持續3個月,屆時,整個市場將煥然一新。”(記者 黃俊濤 李想 通訊員 黃俊超 黃瑋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