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漳平市蘆芝鎮圓譚村段的九龍江流域沿岸看到,河道兩旁干凈整潔,河水碧綠清澈。“實行‘河長制’后,村里建了垃圾處理站,配備了固定的保潔員,村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河水干凈清澈多了。”村民老陳說。
今年以來,該市以“農村治水,城市治氣”為抓手,以河為“綱”,落實“河長”監管機制,實施“一河一策”,創新河道管理機制、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全面推進九龍江北溪干流及各支流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大”機制促河長制落地見效
今年以來,漳平市全面推行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河道違法行為。對違法排污及非法侵占河道、采砂洗砂、電魚毒魚、生豬養殖污染等破壞河道河水行為,由河段長和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公安、水利、國土、林業、環保、交通、城市執法局等相關部門聯動執法,突破難點,推進河道河水綜合整治。今年以來,立案查處生豬養殖污染案件19起,處罰52萬元,移送行政拘留7人;全市出動水政執法人員260余次,開展河道巡查90余次,打擊取締河道違法采砂點27處。
購買服務機制,強化河道巡查與日常保潔 。落實河道專管員85名,其中鄉鎮統籌管理79名,另外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形式聘請社會第三方專業撈漂公司人員6名,負責對九龍江北溪干流的巡查與日保潔;以社會購買服 務方式,將九龍江北溪流域漳平境內裝機容量較大的10個電站庫區漂浮物打撈工作捆綁為一個打撈項目,統一由第三方有資質的專業打撈公司負責打撈。
建立智慧平臺管理機制,提高河道管理服務水平。通過“智慧水利”將河道長短、排污出口處等河流情況全部納入智慧平臺軟件,開展智能巡河、智能治水,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河道管理水平。全市流域各斷面共安裝19個視頻監控,整合水利和防汛等部門監控,將所有重點部位納入“智慧之眼”進行24小時監控,同時,漳平市河長辦建立河長制工作微信群,加強日常工作聯絡,促進“河長制”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保護河道清潔家園在行動
漳平“九山半水半分田”,大部分鄉村民房沿山溝邊而建,管理好山溝邊垃圾,不讓垃圾下山溝下河流,是下游江河庫區保持清潔的關鍵。
為此,漳平市將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作為治水的工作重點:專門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相關領導小組,各行政村由包村干部、村主干為總負責人,每個行政村為1個網格單元,因地制宜劃分若干區塊,分塊包干相應區域的家園清潔工作;在全市196個行政村選取40個行政村創建家園清潔行動示范村,給予每個村6~10萬元工作經費;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完善鄉村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市14個鄉鎮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233套;完善農村垃圾收集清運管理制度,在11個鄉鎮建設垃圾中轉站,2個鄉鎮購買壓縮式轉運車;強化日常保潔,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示范村評選,不斷改善農村村容村貌和生產生活,優化人居環境,讓鄉村真正“靚”起來。(記者 曾燕福 通訊員 沈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