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工程體系龐大,任務艱巨。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創新了不少鄉村振興的新做法,結出了許多實踐成果。如何運用好鄉村振興政策,探索更多鄉村治理新路徑,解決鄉村凋敝、空心化的困局,成為當前鄉村振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市政協委員們從發展農村休閑種植產業、優化鄉村主題業態、強化人才支撐等在等方面建良言、獻良策,齊心協力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發展休閑種植產業
“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鄉村進行休閑旅游是發展鄉村經濟的關鍵。”市政協委員曾漢輝認為,過去簡單的農家樂模式鄉村旅游已經較難吸引游客,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過程中,要打造多元化、有沉浸式體驗感的場景,豐富業態,要解決靠什么吸引人的問題。他建議,一方面,在保護鄉村原有的田林農湖系統基礎上,加大對鄉村農用特別要加大對丘陵地帶梯田的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力度,減少因天氣異常干旱導致灌溉困難;另一方面,以村委會為單位,統籌規劃所在村閑置的農田和山林地,廣泛面向城鎮居民開放農田或山林地的作物種植承包業務。
“既可以由承包人自行打理,也可請村民負責日常打理,以此吸引更多的城鎮居民到鄉村開展休閑種植勞作。”采訪中,市政協委員表示,發展休閑種植產業是城鄉融合多維發展的高層次旅游,應由城鄉居民共同推動,進一步激活鄉村經濟活力。
優化鄉村主題業態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和人文環境獲得較大提升,市政協委員們認為按照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理念,需要加大對產業的導入力度,融入“互聯網+三農”發展理念,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業旅游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為鄉村經濟發展拓展新的可用空間。
曾漢輝建議,要對全市鄉鎮景區進行合理布局,統籌發展農家特色小吃、農副產品、文創產品、主題客棧、民俗演出、歷史店鋪、兒童娛樂和創意農場采摘等多元主題業態的鄉村特色旅游,讓城鎮居民和外地游客能夠身臨其境體驗濃郁深厚的鄉土鄉情。在產業布局上,要推動更多優美環境、不擾民的行業產業向鄉村延伸,通過“人文環境+文化”“歷史環境+旅游”“優美環境+健康”的形式,培育多元化鄉村新業態。
強化鄉村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發展關鍵在于人,在于領導干部這個少數,在于配齊配強鄉村治理主體。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和要求不斷提高,我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需求與現實仍有較大差距,市政協委員們建議,需要多措并舉,強化鄉村人才支撐。
首先,建立鄉村振興發展人才庫,對全市鄉村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收集匯總全市鄉村振興發展的各級各類人才需求清單,再根據人才需求清單逐步選拔出一批真正有情懷、懂“三農”、有志于長期致力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干家,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培育領頭雁。
其次,建立鄉村振興發展顧問團,面向全省遴選一批符合條件的退休領導干部、退休高校教師、退休農技人員等“老同志”顧問,借助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熟練的專業技能、廣泛的人脈資源,激發鄉村振興發展的內生需求和動力,為全市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可資借鑒的做法和經驗。(融媒體記者 劉菲菲 劉玉榮 通訊員 賴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