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1.45萬次;
營救疏散9500人次;
挽救財產7.45億元。
一組數據,折射出一支隊伍換羽“蝶變”奮斗歷程。
五年,是一棵樹逐漸成材的時間,也是一支隊伍華麗轉身從此開啟新篇章的時間。
傳承紅色基因打造過硬隊伍
“龍巖紅色基因深沉厚重,紅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我們自覺賡續紅色基因,建強‘紅色堡壘’,打造對黨忠誠的過硬隊伍。”8日,支隊政治委員黃國微說。
五年來,該支隊打造“紅色引擎”,激活“紅色細胞”,唱響紅色主旋律,搭建閩西消防大講堂,掛牌9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創響“蘇區紅+火焰藍”黨建品牌,組建“火焰藍+N”黨建聯盟,把傳承“草鞋精神”、點亮伯公燈、吹響古田軍號等紅色基因融入隊伍改革思想教育,以黨建引領指戰員堅定改革信心,通過各類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引領隊伍初心如磐、信念如山,激發隊伍干事創業熱情。
仗要怎么打,隊伍就怎么建。五年來,面對從單一災種向“全災種、大應急”的轉變,支隊堅持“用新地圖尋找新大陸”,探索推進綜合救援能力轉型升級,積極建設專業精湛新隊伍,分類打造地震、山岳、搜救犬分隊等8支專業救援隊,成立施連興“傳幫帶”典型工作室搭建人才進步平臺,依托僑龍裝備有限公司組建1支省級重型排澇隊,深化作戰指揮“一張圖”建設,并與應急、交通、水利、地震等建立災情預警、救援聯動機制,打造出一支整體素質過硬的綜合救援隊伍。支隊在全省崗位練兵、后勤裝備、應急通信3大比武競賽中多次位列前茅。
五年來,該支隊新建消防站3個,配備新型無人機、大功率排澇車、滅火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一大批地震、水域、山岳、化工救援高精尖裝備,新購置消防車6輛、消防舟艇21艘、救援裝備30000余件套,營房裝備建設實現提檔升級,隊伍打贏致勝的底氣更足了。
建成全省首個消防救援無人機大隊,形成了“1+7+N”無人機大隊指揮體系,實現前方無人機偵察視頻在手機端、前方指揮部、后方指揮中心的“三”同步、“秒”接通;自主研發“一本通”APP掌上平臺,實現數據速報、現場視頻傳輸、接警定位等功能,作戰指揮效能大大增加;在全省率先研發“基層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平臺”,以數字化賦能基層消防安全監管,全面落實分級分類消防監管和隱患治理新模式,有效打通了基層消防監管“最后一公里”。
堅持為民初心服務地方發展
勇辟“新賽道”,敢闖“無人區”。支隊在全省率先推動成立市縣兩級消防安全委員會,先后提請市政府出臺《龍巖市消防車通道管理辦法》《龍巖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試行)》等規范性文件,高位推動有效解決影響消防安全、制約消防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
深化服務,助力發展。龍巖市委還出臺《龍巖市深化消防執法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深化消防“放管服”改革,實施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告知承諾制,順利完成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職責劃轉移交,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五年來,該支隊用奮斗寫就輝煌,也為自己贏得了無上榮光:龍巖市消防救援支隊被應急管理部記集體三等功,被龍巖市委市政府記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2次,1個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6個集體榮立集體三等功,一個消防指戰員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支隊被國家消防救援局評為“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先進支隊”,被國家消防救援局評為“安全工作先進支隊”,被省消防救援總隊評為“先進支隊黨委”“先進支隊”,榮獲福建省第四屆“十大法治人物(集體)”,涌現出“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古田消防救援站,“一等功臣”趙洪剛、王鑫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雄關漫道,邁步從頭。五年彈指一揮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龍巖市消防救援支隊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訓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用“火焰藍”守護紅土地,為推進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貢獻“火焰藍”力量。(融媒體記者 施薇 通訊員 鄧觀文 周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