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人社局獲悉,截至今年10月,我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38.39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175元,高于省定標準25元,惠及全市46.9萬60周歲及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
據悉,我市于2009年10月開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2011年啟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現制度全覆蓋。長期以來,我市穩步提升待遇水平,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已先后10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2012年,我市率先于全省啟動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倍增計劃,并建立“長繳多得”激勵機制和喪葬金補助制度。至2015年,我市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倍增計劃。至2024年,全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將達到每人每月185元。
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繳費政策,做好特殊群體幫扶。我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按年繳費,繳費檔次總共有12個檔次,其中,1000元以下有7個檔次,1000元以上有5個檔次,參保對象可以根據個人的經濟狀況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繳納保費,長繳多得,多繳多得。與此同時,為特殊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為其全額代繳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即200元);對重點優撫對象、計生對象中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手術并發癥人員以及非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為其代繳不低于50%的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允許繳費困難群體個人提高繳費檔次,繳費后政府仍按相應檔次予以繳費補貼。
此外,我市拓展社保服務渠道,提升社保服務水平。積極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續保繳費宣傳,引導群眾進行線上自助繳費,并積極推廣互聯網自助人臉識別認證、他人協助人臉識別認證、信息采集認證、現場活動認證等多種待遇領取資格認證方式。同時,不斷健全完善村級便民信息化服務點和金融服務便民點,按村(社區)為80周歲以上老年人、重病、重度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的參保人員以及無法通過人臉識別的待遇領取人員提供上門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融媒體記者 黃俊 通訊員 李璟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