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11月27日至12月4日在南平舉行。鮮為人知的是,1932年5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長汀舉辦了第一屆赤色體育游藝活動。
時間回溯到90年前,當時閩西蘇區不僅有全蘇區最早的全國體育盛會,即省蘇維埃政府第一屆赤色體育游藝活動,還有省少年先鋒隊軍體大檢閱等活動,并逐漸形成了一套革命斗爭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紅色體育發展模式。
時光荏苒,歲月更迭,閩西老區蘇區傳承紅色基因,將如火把一般的紅色體育精神傳遞至今,在建設“體育強市”的新征程上更加蹄急步穩、勇毅篤行。
省蘇第一屆赤色體育游藝活動在長汀舉行
說到閩西蘇區紅色體育,得先從有著“紅色小上海”之稱的長汀說起。
1930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汀州南寨廣場(現名汀州紅軍體育場)舉行了著名的“汀州整編”,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長汀成立。1932年5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汀州南寨廣場舉行了第一屆赤色體育游藝活動,朱德親自為運動會開發令槍。
這次運動會規模頗大,成為當年全蘇區最早舉行的一次全國性的體育盛會。會場上,斧頭鐮刀的紅旗在空中飄揚,鞭炮聲響徹云霄,條幅上書寫:“檢閱工農強壯體格,發展赤色體育運動”。
這場運動會有多種比賽項目,除了長短跑、接力跑之外,還有雙人綁腿,擲手榴彈、步兵刺殺、射擊、徒手操等,共有來自全國的1000多名紅軍戰士參與比賽。
此外,1932年5月30日至6月1日,福建省少年先鋒隊軍體大檢閱在汀州南寨廣場舉行。據記載,從1930年3月到1934年9月,閩西蘇區舉行的省、縣、區、鄉各級體育運動會、游藝會、大檢閱就多達30多次。閩西蘇區舉辦的體育競賽、各種小型運動會更是不計其數。
紅色體育精神孕育龍巖體育新篇
回望閩西蘇區波瀾壯闊的紅色體育之路,流淌的是時間,永不磨滅的是紅色體育精神,它在此后得到了傳承,并逐漸發揚光大。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新時代體育強省建設,出臺《福建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建立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格局;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格局,建成體育強省,體育成為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顯著標志。
在建設“體育強省”的新征程上,老區蘇區龍巖傳承弘揚紅色體育精神,揚帆起航、奮楫爭先,多管齊下建設“體育強市”,全力構建以全民健身為基礎、競技體育為龍頭、體育產業為支撐的體育事業發展新格局,龍巖體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憑借著閩西兒女“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精神,龍巖涌現出了石智勇、張湘祥、林丹、何雯娜等4位奧運冠軍,16名國際級運動健將、57名國家級運動健將。奧運冠軍的“龍巖現象”曾在體育界引發轟動,龍巖也因此多了一個稱號:體育名將之鄉。
近年來,為持續提升發展群眾體育,龍巖把加快健身場所設施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在各縣(市、區)城區主要道路、沿河、公園、山體建設2000余公里健身步道,并在全省率先出臺《龍巖中心城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實施辦法》,形成群眾15分鐘健身圈。
為增強競技體育水平,山區龍巖不斷完善學校體育和人才培養體系,并將有限的資金側重保障傳統優勢項目,同時積極培育潛在優勢項目,扎實推進競技體育“一縣一品”建設,水上項目便是典型代表。本屆省運會,龍巖代表團水上項目收獲30枚金牌,成為最大的亮點。
龍巖還不斷提升發展體育產業,持續以“一地一品牌,一縣一賽事”的思路,結合“紅綠”文化,打造“體育+”區域性亮點賽事,實現體旅融合發展。此外,龍巖著力發展特色體育用品制造業,在連城試點建設體育產業園區,目前當地已基本形成棒球、皮劃艇相關體育用品制造業、訓練基地及旅游休閑一體化的體育產業鏈。
根據規劃,龍巖“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加快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取到2025年,全市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體育服務業占比30%。(融媒體記者 池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