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在全國2021年度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競爭性評審中,經過三輪的激烈競爭,我市從全國近120個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全國20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行列,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億元。首期1.8億元補助已下達我省,近期將下達我市。
海綿城市建設重點是解決城市水的問題,目的是通過系統化全域推進城市擁有像海綿一樣的蓄水能力,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能夠改善城市內澇、黑臭水體、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龍巖是福建三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是東南地區水源涵養核心區域,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重點區域,入選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對我市意義重大。
為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我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海綿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制定了《龍巖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并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城市建設品質提升等考核。
“十三五”期間,我市投入30億元,建成龍津湖公園等一大批海綿城市建設類項目,中心城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17.3平方公里、占建成區面積的26.8%;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等7項工作被國家發改委列入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模式在全國推廣;紫金山體育公園項目被央視《新聞聯播》宣傳報道,是“滲、滯、蓄”海綿理念的一個典范;中心城區小溪河綜合治理入選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典型案例匯編》,體現“凈、用、排”海綿理念。
今年以來,我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充分踐行海綿城市理念,同時建立與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相適應的長效機制,制定了“1+7+10”海綿城市建設規劃以及9個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規范;在全國設區市率先出臺《龍巖市實施河長制條例》,出臺了3部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同時,按照“新區目標導向、老區問題導向”的思路,策劃生成了119個項目,涉及城市公園綠地、污水管網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各方面,總投資55.43億元。(記者 梁熙 通訊員 邱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