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羅小峰在檢查“三葉草”的生長情況。
日前,筆者從縣城出發驅車35公里,來到連城縣羅坊鄉千米高山土樓背山場,在一片茂密森林里,拜訪被人稱為“山大王”、正在觀察“三葉青”防寒防凍情況的鄉人大代表羅小峰。
“這是4個多月前新栽種的名貴中藥材‘三葉青’”。羅小峰向進山調研林下經濟的羅坊鄉人大主席鄒鳳輝介紹起“生態富山”項目。
15年前,上羅村農民羅小峰選擇長坑土樓背山場,發展生態林業。結合治理小局域水土流失,羅小峰大膽發展毛竹速生豐產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陰天蚊蟲咬。15年,邊科學管護林木毛竹,邊自己建設14.5公里山間林道。羅小峰常年同20余位計生貧困戶勞力吃住在山上。15年里,投入800多萬元的2320余畝速生毛竹豐產林現畝立竹量達180多根,每年生產的毛竹、春筍與采摘的野生紅菇、靈芝、金線蓮運出大山,成為反哺大山的“綠色銀行”;嚴格按生態自然規律管護的1250余畝雜木林已成“天然林”。2008年被批準為中共黨員,2016年當選鄉人大代表、村委會副主任。市、縣人大與政府領導、林業專家多次進山考察后,稱羅小峰是名符其實的精心治山,科學管山,生態富山的“山大王”。
“單一的綠水清山不是唯一目的,關鍵要生態富山”。羅小峰為了增加高效經濟收入,去年夏秋季,在1080余米海拔的土樓背山場,投入近50萬元,引進名貴中藥材“三葉青”種苗、控根容器,運進嚴格消毒的無污染有機肥土,種下近60畝林間“三葉青”小苗。
羅小峰介紹,“三葉青”草藥目前國內鮮品市場價每公斤1000元左右。有抗菌消炎和抗腫瘤、對各種熱癥、水腫,蛇傷有獨特療效,是西藥無法替代的“植物抗生素”。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苛刻,三年后才可以挖鮮根莖,畝產可達200多公斤,畝產值在10萬元左右。(通訊員鄒善水圖/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