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閩西的光榮革命歷史,我們對長征精神有著更多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當年擔任長征總后衛的紅34師的英勇事跡,便是最好的詮釋。最近以紅34師為原型創作的電視連續劇《絕命后衛師》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示了閩西英烈優秀高尚的革命品質。”昨日,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電視連續劇《絕命后衛師》總策劃袁錦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仍然需要紅34師那種堅定的革命理想、無私的大局意識和牢固的團結精神。
紅34師中大部分是閩西子弟,他們信仰共產主義,聽黨的話,跟黨走;他們響應黨的號召,拋家舍業、克服種種困難參軍。袁錦貴說,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仍然需要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實踐者,在新長征路上,用智慧的力量去攻堅克難。
《絕命后衛師》描述了紅34師作為全軍總后衛,阻擊數十倍于己的敵軍追擊,每天都在行軍打仗,每天都有同志犧牲,硬是用血肉之軀筑成一道讓敵人無法逾越的銅墻鐵壁。這一切為的是中央紅軍戰略轉移這個大局。他們明明可以擺脫敵人的窮追猛打,甚至用一個沖鋒就到湘江渡口,也就可以與大部隊一道渡過湘江,但是他們為了后衛任務,為了中央機關和紅星縱隊的安全,幾次走回頭路,主動迎敵。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局的勝利。這也是偉大的長征精神的內涵。袁錦貴說,今天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格外需要這種圍繞大局、顧全大局、服務大局的精神。
《絕命后衛師》反復強調了團結精神,因為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在艱難的革命戰爭年代是這樣,在和平建設的時期也是這樣。當年紅34師處在那樣危險的環境中,任務如此艱巨,他們卻以無私的胸襟、寬容的心態、忠誠的品德,營造了一個堅強的團結集體。正是如此,才能“試看天下誰能敵”。袁錦貴說,一支部隊需要團結,一個國家更需要團結。當前,我們一定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走好新的長征路。
“作為一名閩西人,作為一名烈士的后代,長征的事跡和精神深深震撼著自己,深深激勵著一代代閩西兒女。”袁錦貴告訴記者,相信隨著該劇在央視一套的播出,必將進一步弘揚革命先輩崇高精神,進一步強化革命傳統教育,凝聚起更多推動閩西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