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時報》報道稱,三星考慮與中國領先半導體企業合作,一起提高邏輯芯片業務的銷售額與市場份額,邏輯芯片市場波動較小、利潤相對較高。
三星是世界最大的內存芯片商,它渴望強化自己的技術實力,降低對傳統內存芯片的依賴,由于中國制造商大規模擴充產能,傳統內存芯片已經變成商品到處泛濫。
中國機會與三星之痛
本周五,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稱:“中國充滿機會,但是它對三星卻是真實存在的威脅。三星想與中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重點發展邏輯芯片業務,我們一點也不意外。工作層面的討論已經在進行了。”
中國半導體產業每年的市場規模約為1500億至1700億美元,占了世界總芯片消耗量的40-50%。但是三星芯片業務在中國的規模沒有國際競爭對手大。
根據Capital IQ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占了三星總銷售額的15%,在前9大芯片企業中比重最低。例如,2015年博通的營收60%來自中國,高通、NXP、德儀、美光分別達到了53%、51%、45%和41%。SK海力士約24%的營收來自中國。
知情人士稱:“有人認為中國支持建立合資公司也許可以幫助三星電子、SK海力士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對于這點可能性我抱有懷疑;盡管如此,如果能達成戰略合作,拓展業務的機會肯定會大一些。”
很好的賭注
本周五,Bernstein Research在報告中表示,三星電子邏輯芯片業務合作伙伴GlobalFoundries正在與中國企業談判,之所以愿意合作,主要是因為三星在中國市場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Bernstein分析師馬克·李(Mark Li)在報告中表示:“三星電子來自中國的銷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三星與中國企業合作會怎樣呢?如果GlobalFoundries也參與進來又會怎樣呢?如何建立類似的合作很難說,因為有太多的細節并不明朗。”
邏輯芯片用于控制計算系統,它和內存芯片不同,內存芯片主要用來讀寫設備的數據。在邏輯芯片業務上,三星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臺積電。臺積電正在南京建設先進的生產線。
馬克·李認為,建設的開支由臺積電獨立承擔,而中國企業又想減少對臺灣企業的依賴,這種形勢可能對三星有利。馬克·李稱:“中國沒有多少份額,如果真的與三星合作,競爭版圖肯定會大不一樣。”
為了提高移動處理器的產量,三星不斷將生產線轉變為邏輯芯片生產線。根據市場咨詢公司IC Insights的統計,去年三星邏輯芯片業務在全球的份額只能排在第四位。
知情人士認為:“如果三星與中國企業在邏輯芯片上建立合作關系,就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產品組合大幅提升中國市場的份額。”
三星電子是中國最大的國外投資者,它在無錫建有大型內存芯片廠,但是它的邏輯芯片并沒有在中國生產,而是由韓國和美國的德州Austin負責制造。
三星邏輯芯片業務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它擁有眾多產品,比如手機,這些產品和制造部門的客戶存在競爭關系,三星是否愿意將自己的技術交給競爭對手?這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