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今日乘風起
——空軍航空兵某師改裝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紀實
運-20起飛遠航。 余紅春攝
這一天,川西某軍用機場,官兵們翹首仰望。
視野中,空中那個深灰色的小點慢慢變大,轟鳴聲震徹耳畔。
“‘鯤鵬’回家了!”當運-20飛機落在跑道的那一刻,空軍航空兵某師官兵眼里噙著熱淚。
作為首個列裝我國自主研制大型戰略運輸機的部隊,空軍航空兵某師是自豪的。從裝備運-7到列裝運-20,從勤務保障隊到空中戰略投送力量,裝備在變、任務在變、能力在變,官兵們矢志打贏的追求始終沒變。
“加力起飛”,與時間賽跑
運-20接裝僅7天,該師成功實現首飛,刷新我空軍部隊接裝大飛機的歷史紀錄。
就在“鯤鵬”首飛當天,飛行員彭沖接到家里電話——媳婦要生了!因為參加改裝,他錯過了陪產的日子。他告訴記者:“已經想好了,就給孩子取名‘鵬鵬’。”
“加力起飛”,與時間賽跑,這是該師改裝官兵的工作狀態。改裝培訓駐地有一個運動場。每天晚飯后,飛行員們就會三人一組一起散步模擬飛行程序,一個當機長,一個當副駕駛,一個當第三座飛行員,他們邊走邊說邊做,走一段再交換位置。大家笑稱,這是“散步訓練法”。
“閉上眼睛就是飛機座艙,伸出手就能摸到每個電門。”對于改裝飛行員來說,有時睡覺做夢都在“飛行”。剛開始,教員們擔心課程太滿飛行員們消化不了,沒想飛行員們反映“吃不飽”,隨即增加培訓內容。
這種“加力起飛”的工作勁頭,其實早已融入這支部隊建設發展的血脈。
2004年組建之初,全師官兵克服重重困難,部隊邊組建、邊改裝、邊執行任務,邁開打造戰略投送力量的鏗鏘步伐。5年后,該師首次接收2架中型運輸機,輾轉兩省四地駐訓。2015年,該師實現從戰術級投送力量向戰役級投送力量的轉型。
寧可人等裝備,不可裝備等人。從2010年3月開始,該師就派出人員參加運-20飛機設計方案理論學習、定檢和外場機務保障跟班見學。他們著力打造適應部隊向戰略投送力量轉變需求的人才隊伍,確保培養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為改裝運-20提前儲備了人才隊伍。
“對表”戰時,錘煉鋼鐵羽翼
這是運-20改裝中一次常規的模擬訓練,飛機剛起飛就遭遇重大“險情”。
機長嫻熟地蹬舵壓桿,盡量爭取最適宜的速度和高度,保持飛機狀態穩定,為處置特情贏得時間。飛機很快到達預定高度。機長再次下令:“執行發動機失火檢查記憶項目!”最終,按照特情處置程序,機組成功化解了這次“險情”。
“每一次模擬訓練必有特情,而且還是特情套著特情。”教員逼著飛行員把模擬訓練當實戰,沒有一次飛行不設置故障。飛行員們把這稱之為“特情套餐”。
“我們要飛出這型飛機的最優作戰性能!”首批參加改裝的飛行員滕輝介紹,他們已經開始對該型飛機的訓練大綱、作戰條例等進行修訂。作為訓練“第一茬人”,他們不能坐等。這是該師每名飛行人員的共識。去年,在上級組織的一次實兵拉動任務中,他們不僅遇到了沙塵暴、雷電、大風等惡劣天氣,還經受了晝夜連續出動、復雜環境戰斗空降等種種考驗……
那年,部隊正處于戰斗力提升的“瓶頸期”。一次議訓會上,該師領導提出:“在本場‘蹲起落’,培養不出優秀的‘能戰機組’。我們要摒棄‘有老不用新’的觀念,對成熟的機組放心大膽地使用,逐步加大轉場訓練比重。”
赴邊疆、進大漠、飛遠海……在新的訓練指導思想下,該師瞄準“全域到達,全程使用”目標,積極將部隊拉到復雜地域、陌生航線展開訓練。
隨后,他們又將實物空投、復雜電磁環境下飛行等緊貼實戰的課目作為平時訓練的“重頭戲”,繼續在實戰化訓練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2013年3月,該師在紅土高原某空投場首次組織大規模、多機種高原實物空投訓練;2014年6月,該師某型國產運輸機首次進藏駐訓;2015年盛夏,他們還把部隊拉到西北腹地,讓機組在強電磁干擾下執行重大任務……
這些,都是該師緊貼實戰需求,主動將平時飛行訓練“對表”戰時的縮影,更為運-20改裝打下堅實基礎。
“思想涅槃”,振翅飛出新境界
“油門起飛功率!”“起飛功率調定。”“檢查!”
一個平常的飛行日,“鯤鵬”起飛前,機長、副駕駛和第三座飛行員正一問一答一查協同“念單”。
所謂“念單”,就是機組成員在飛行中,對照標準檢查單進行操作和復查。這是運-20機組更新資源管理理念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有效保證飛行安全和提升飛行訓練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飛行員應海龍告訴記者:“運-20這型裝備配備了全新的系統,我們必須對舊的觀念進行更新,才能實現順利改裝。”
為了這次改裝,他們經歷了一次“思想涅槃”。
與以往運-8、運-9不同,運-20的每一名機長都像是大型企業的CEO,從一名“一桿兩舵”的飛行員一躍成為機組資源的管理者。角色變了,思想觀念和能力水平全都要跟著變。
飛行員馮瑋告訴記者,為了這次改裝,他們加班加點學習提高,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采訪之時,正值工廠的專家來到部隊為空勤人員授課。
“教學的過程中,更強調雙向互動和思想碰撞。”飛行員張雨告訴記者,教員不僅傳授理論,還幫助他們了解飛機設計理念和航空界前沿知識。
“我們幾年前就開始探索先進的飛行理念,領導、機關和飛行骨干多次到多家民航公司學習取經,并結合軍用運輸機特點建立了機組資源管理訓練制度和規范。”某團團長李成民說,“‘鯤鵬’的列裝,更是讓我們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禮’!”
更新思想之“羽”,“翅膀”才能更加矯健。在培養“能戰機組”的道路上,該師將基礎課目融入任務中,將一些原定在本場組訓的課目融合到遠程轉訓中,并加強對各類復雜條件、陌生地域飛行方法的探索,全面錘煉機組完成任務的能力。(楊 進 李 君 本報記者 李建文)
(《解放軍報》2016年11月1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