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國軍隊大步前行的一年,也是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碩果累累的一年:殲-20公開亮相、運-20入列空軍、AG-600“蛟龍”大型水上飛機成功下線,飛行器領域捷報頻傳;遼寧艦搭載的殲-15戰斗機開始具有對空對海打擊能力,說明航母已經形成戰斗力;多種高精尖地面裝備亮相中國航展和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2016”,顯示出我國武器裝備的研發水平和先進理念。
這些耀眼的明星級武器裝備相繼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迅猛發展和輝煌成果,令人震撼,使人難忘,值得回味。
1月2日上午,執行跨海區訓練試驗任務的我航母編隊在南海某海域組織了殲-15艦載戰斗機起降和編隊多課目訓練。莫小亮/攝
殲-20“威龍”戰斗機震撼首秀
2016年11月1日,珠海三灶機場。我國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首次向全世界公開亮相。人們終于近距離看到了殲-20的全貌。該飛機短短1分鐘的飛行,證明中國有了自己的隱身戰斗機,宣告中國空軍自此跨入隱身時代。
殲-20重型戰斗機采用新型雷達和飛控系統,裝備了最新的空空導彈和先進的機載信息系統,具有隱身效果好、機動性能強、近距格斗和全方位打擊能力優勢明顯的特征,不僅具有較強的單機信息化作戰能力,而且具有強大的編隊攻擊能力。在網絡化作戰系統的支持下,殲-20可以為其他有人駕駛飛機或無人機提供護航,并指揮其他飛機攻擊相應目標,從而充分發揮各種飛機的優勢,形成強大的體系化作戰、網絡化作戰能力。
專家們認為,殲-20將主要擔負對空、對海打擊任務,它的誕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空軍綜合戰斗能力,使我國有了跟潛在對手抗衡的堅實物質基礎,是中國空軍跨入未來體系化作戰的起點。這將有助于空軍更好地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圣使命,標志著我國已經躋身世界少數幾個能自主研制國際先進水平航空裝備的國家之列,標志著中國空軍主戰裝備正式跨入與航空強國同代競爭的時代。
殲-20以其新銳的外形、出色的工程設計和優秀的飛行性能驚艷了世界。該機從設計到制造生產到試飛,不斷刷新國內航空工業的紀錄,創造了中國航空技術發展史上的奇跡。在俄羅斯T-50戰斗機命運多舛的情況下,殲-20是當今世界唯一有實力與美國F-22和F-35一較高下的機型。
重型隱身戰斗機體現的不僅是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更是綜合國力的強弱。殲-20使中國空軍實現了從第三代殲擊機到第四代殲擊機的實質性跨越,其運用的隱身、氣動設計、超音速巡航飛行、飛機和發動機控制、先進航電、通信導航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將產生很強的溢出效應,輻射到其他飛機或平臺上,并帶動我軍裝備體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