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晉江英林鎮三歐村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推動古厝修繕、微景觀建設,著力提升村莊風貌、留住鄉愁記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近日,記者走進三歐村,感受老磚舊瓦在三歐村的新生演繹。
通過古厝修繕、微景觀建設,三歐村古厝群煥發新活力。圖為附近住戶帶著小朋友前來微景觀“逸園”里游玩。(陳起拓 攝)
在三歐村歐厝自然村的微景觀“憶昔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手拉面線主題的彩繪。原來,手拉面線是該村村民傳統的謀生手段,現在雖已很少人干這行,但這是老一輩人的記憶。“憶昔園”中有供人休閑的石桌石凳,有燒火灶臺和水井。整個微景觀的建設以閩南傳統建筑特色“出磚入石”為基礎,草坪、綠植隨處可見,讓這個有著濃厚閩南味的景觀活力盡顯。來自四川的李阿姨正帶著小孫女在“憶昔園”玩耍,她笑著說:“這個角落改造得真好,很有閩南韻味,我經常帶小孫女來玩。”
你一定很難想象,這個美麗的景觀在建設前是一處“臟亂差”雜地。據三歐村村委會主任歐陽名仕介紹,“憶昔園”原為倒塌閑置的古厝民居,一度被村民作為養雞鴨場地,甚至演變成垃圾場。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號召下,結合英林鎮“一村一景”微景觀建設活動,三歐村花大力氣下狠功夫,將該地列為重點環境整治對象并改造為環境幽雅的村民休閑娛樂場所。
走進“憶昔園”旁邊的一座古厝,大廳內掛著幾張對比照片。“這些古厝荒廢了30多年,垃圾遍地,有的墻壁還坍塌了。為了清理這些垃圾,我們轉運了幾十車出去。”歐陽名仕邊走邊介紹。走進古厝,里面展示的閩南古眠床、閩南古灶、農具、石磨等一件件實物,勾起了大伙兒時的記憶。
來到該村另一處微景觀“逸園”,微風陣陣、綠草如茵,墻上手拉面線的主題彩繪十分引人注目,重現了小麥從種植、收成再到制作成成品的過程。村民洪女士感慨地說:“這兩年,我們村經過整治,老厝煥發新活力,環境提升的同時,既留住了鄉愁,又留住了閩南傳統文化。”
據歐陽名仕介紹,三歐村古厝群目前有6處微景觀。這片古厝群已成為三歐村的旅游新名片,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兒童,大伙都喜歡來這里走走看看,甚至村里的幼兒園、小學等,都會組織參觀。此外,該村塘邊祖厝群也正在修繕建設中,建設項目包括祖厝舊房修繕、厝內外綠化種植養護、周邊道路平整鋪設等。歐陽名仕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通過環境整治、微景觀建設“兩手抓”,提升鄉村風貌,同時進一步探索古厝群商業化運作,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記者 許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