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高鐵“快車”再造一座“新城”
6月4日上午9時,福廈高鐵客專晉江段建設取得新突破,經過16個小時的連續施工作業,泉州灣跨海大橋標尾段渡線連續梁工程順利完工……
眼下,福廈高鐵晉江段主線的路橋梁體一節又一節拼起,連成線;高鐵南站、配套交通路網、安置房、學校等項目的建設也邁出堅實步伐,頻頻取得新進展——一座高起點、高規格規劃建設的高鐵新區正強勢崛起。
在高鐵項目制梁場,工人加緊施工建梁
擁抱“高鐵時代”
傾力“為民造城”
炎炎烈日,在晉江市永和鎮馬坪村福廈高鐵主線施工現場,80歲老人林樹標拿起一個安全帽戴起來,將手中的礦泉水遞給工人,給這群建設者送去一絲涼意。
因為建設高鐵,老林家的廠房被征收一畝左右,“國家建設有需要,就應該全力支持。”如今,家門口“起高鐵”,他滿心期待。平日里,工人看見他也總是主動打招呼,時間長了,老林與工人就成了朋友。
“建設高鐵,福澤我們晉江人,看到大家在努力拼搏,我也很有干勁。”已經年逾八旬的老林說,將來高鐵通車了,區域繁榮了,希望自己搭乘高鐵“東風”,二次創業,在附近再創辦企業。
高鐵時代的到來,為晉江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按下“快進鍵”,也將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鐵對沿線及腹地產生強勁的拉動作用,將激發晉江的商務、旅游潛力,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參與高鐵新區項目規劃設計的晉江市城鄉規劃院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高鐵新區概念規劃以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拉動晉江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市民公共服務水平為規劃理念,提出了站城一體、山水相間、智慧營城、城鄉共生的發展策略。”
“為民造城”是高鐵新區項目的閃光點,而在前期的征遷過程中,對于征遷群眾關注的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事業,晉江市專門出臺了一系列民生保障政策,規劃高品質的配套,包括五所市直實驗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提升醫療保障與服務標準,以及強化就業指導、社會保障和扶貧工作,最大限度為被征遷群眾謀福利。
爭創“晉江速度”
詮釋晉江精神
“高鐵新區喊征遷,承建單位比爭先……干群同心一步行,一拆就是百萬平……高鐵征遷能順利,全靠干部精神氣。”兩期征遷,誕生了許多飽含贊頌和期許的閩南四句,這就是晉江高鐵新區項目征遷的真實寫照——速度、效率、和諧。
2018年5月19日,正值高鐵新區項目一期征遷,在高鐵新區項目指揮部池店征收組分指揮部,旅港鄉賢蔡芳祥攜幾位堂親來到工作組,和征收人員協商一棟古大厝的簽約和搬遷事宜。
“聽說高鐵來了,我也準備好了,只要有需要,我愿意第一時間回來。”蔡芳祥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發展高鐵,建設高鐵新區,是一項造福家鄉人的大項目、好項目,也是家鄉發展的好契機。因此,在獲悉可以提前簽約后,蔡芳祥就匆匆收拾行囊,踏上返鄉路。
“我12歲就離開家鄉,那時候的家鄉情結還很模糊,后來,受祖輩父輩們勤勞拼搏精神和家鄉情的影響,我的家鄉情結也愈發濃厚。每次回來,看到家鄉在不斷發展,現在又在建高鐵了,我感到很欣慰。”蔡芳祥說。
“原本以為簽約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我也計劃住下來,用幾天時間慢慢談,但征遷干部工作很用心,也很到位,只用一個晚上,我的簽約事宜就全部敲定。”2019年6月,在項目二期征遷時,常年在外經商的征遷群眾許先生計劃著“用三五天好好談談征遷的事”,令他沒想到的是,當面洽談征收簽約時,他只跑了一趟,也只用了2個小時,就把事情都搞定。
這樣的簽約“閃電戰”,前提是征遷干部的真誠與公正公平。征遷干部說:“沒有什么訣竅,就是做細前期工作,拿出誠意,想盡辦法在政策范圍內多為群眾考慮和爭取,替群眾把征遷賬算細、算足。”
2018年,高鐵新區項目一期征遷僅用28天就完成全部2522幢房屋、157萬平方米的簽約工作;2019年,高鐵新區項目迎來第二期,歷時23天就完成簽約100%,再創征遷速度。
28天和23天的背后,是全體征遷人員用工作的“高強度”和被征遷戶的鼎力支持換來的“加速度”。
在快速、和諧的征遷過程中,晉江的征遷干部充分展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干事創業精氣神,不僅攻克了艱難任務,刷新了“晉江速度”,全市的干部群眾也用實際行動、成效詮釋了晉江精神。
(記者_王詩偉董嚴軍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