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途徑,是脂肪和糖降解形成丙烯醛,然后和氨基酸分解產生的氨結合,形成丙烯酰胺。凡是油炸的食品,都會發生油脂熱氧化反應,而反應產物之一就是丙烯醛,它是一種揮發性小分子物質和油煙的味道有密切關系。油炸食品特別容易產生丙烯酰胺,這是理由之一。此外,蛋白質氨基酸分解也能產生少量的醛類,其中包括丙烯醛。
食物越香越濃重,毒物含量越高?
一般來說,丙烯酰胺的產量,和食物中美拉德反應的程度呈現正相關。同一種含淀粉食物,經過熱烹調之后顏色越深重,香味越濃郁,丙烯酰胺的產量也會越高。
而且人們發現,丙烯酰胺產生的“最佳條件”,和美拉德反應幾乎完全一致。比如說,這個反應在130-180℃之間最容易發生,120℃以下丙烯酰胺產量非常少,160℃以上產量快速增加,而160℃正好是人們日常炒菜和油炸的起點溫度。
美拉德反應是烹調中最受人們熱愛的一系列反應。它讓食物產生美妙的香氣和誘人的顏色。人們把白色的面包胚和蛋糕坯放入烤箱,烤成時就有了紅褐色的顏色和濃濃的香氣,而這顏色和味道全賴美拉德反應所賜。烤千層餅、炸油條、炸麻花、烤餅干、炸薯片等食品,如果沒有了這個反應,就不會有表皮顏色的改變,也沒有了香味,那還會有誰想吃它呢?雖然這個反應會減少食品里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特別是消耗掉不少賴氨酸,為了美味,人們也毫不可惜。不過,減少點氨基酸人們能承受,一聽說能生成疑似致癌物丙烯酰胺,人們還是會有點擔心。
在問題食品當中,速溶咖啡含高量丙烯酰胺的消息并沒有引起很大關注。其實經過烤制的咖啡本來就不是個絕對“安全”的食品,其中不僅有丙烯酰胺,還有微量的2.4-苯并芘,而苯并芘的毒性高于丙烯酰胺。鑒于人們實在喜歡喝咖啡,而且咖啡不可能論公斤,每天也就幾克的量,它實際帶來的丙烯酰胺攝入量并不算高。
相比之下,餅干的數據引起了更大的關注。英國食物標準局的檢測證明,某種“兒童手指餅干”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達到598微克/公斤,而某種姜汁餅干甚至達到1573微克/公斤。媽媽們非常關心,幼小的孩子,解毒能力遠不如成年人,寶寶的身體能處理得了這么多有害物質嗎?
少吃這種毒物的對策
那么,到底哪些食品丙烯酰胺含量最高,怎么吃才能減少和它接觸的機會呢?
先說說哪些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國內外測定表明,最容易發生丙烯酰胺超標的食品是各種油炸的薯類食品,如炸薯片、炸薯條、炸土豆絲、炸甘薯片等,還有油炸面食品,如油條、油餅、薄脆、排叉、馓子等,以及焙烤食品,如餅干、曲奇、薄脆餅、小點心等。
不過,即便不是這些專門制作的油炸、焙烤食品,淀粉食物在日常烹調中也有機會產生丙烯酰胺。比如說,如果把饅頭做成油炸饅頭片和油煎饅頭片,攝入的丙烯酰胺就會大大增加;又比如說,把米飯底做成鍋巴,就比米飯的丙烯酰胺高;吃烤得很香的油酥燒餅,也會比普通發面餅或大餅的丙烯酰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