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別急著吃安眠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陽教授指出,國外的統計顯示,在所有失眠患者中,只有15%為原發性失眠,需要長期靠安眠藥才能入眠,另外有50%的失眠都是精神因素導致,如抑郁癥、焦慮、雙向障礙等,這類失眠患者一定要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才能真正解決失眠問題;此外,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白天過度嗜睡、不寧腿綜合征等)占失眠的10%;軀體疾病(如甲亢、高血壓、糖尿病等)占25%,這些就需要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也就是說100個失眠者中,只有15個是原發性失眠癥,需要吃安眠藥,其他85%的人需要找原因,而其中50人的失眠又跟心理精神類疾病有關。
亂用安眠藥易致耐藥
在使用安眠藥上,很多患者怕藥物依賴,但實際上,部分患者耐藥可能與醫師對失眠沒有進行原因分析有關。
潘教授舉例稱,一個抑郁癥患者,他失眠很明顯,如果醫生沒有細致鑒別原因,直接給患者用安眠藥,這樣,患者的失眠問題改善了,但抑郁問題沒有得到糾正,一旦停藥,失眠就會復發,而且可能患者需要增加安眠藥的藥量才能改善睡眠,最終導致耐藥。
“其實,抑郁障礙是造成慢性失眠的最常見原因。”潘教授稱,慢性失眠患者中有35%被診斷為抑郁障礙。值得提醒的是,抑郁患者容易失眠,但失眠不一定就是抑郁,不過,失眠時間久了,尤其是失眠時間持續一年以上,可能當年就會發生抑郁癥或焦慮癥。因此,潘教授稱,“失眠是抑郁障礙發病的一種前驅癥狀或危險因素。”
建議失眠者上精神心理科、睡眠科等專科了解失眠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