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發生扭傷、挫傷、肌肉勞損等意外,當這些傷害出現時,掌握“大米”(英文rice)急救法,能起到避免病情進一步加劇、加快康復的作用。
第一步,休息(Rest)。
受傷后馬上休息,可以促進較快地復原,減少疼痛、出血或腫脹,以防傷勢惡化。
第二步,冷敷(Ice)。
休息15—20分鐘后須冷敷15—20分鐘,然后拿開冰塊休息5分后再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腫脹、疼痛及痙攣。冷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冷→疼痛→灼熱→麻木,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結束冷敷。不要太早停止冷敷而轉用熱敷,傷后兩日內每天使用冷敷至少3—4次,較嚴重傷害時建議在使用冷敷3日后、且腫脹有明顯消退時,才考慮使用熱敷。
第三步,加壓(Compression)。
先用干凈敷料蓋住傷口,用手、繃帶等壓迫患處,可減緩傷勢惡化。包扎時,從傷處幾寸之下開始往上包,大約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狀重疊,以平均且稍加壓力的方式逐漸包上,但經傷處時要松些,保證傷肢血液循環暢通。觀察露出腳趾或手指的顏色,若有疼痛、皮膚變色、麻痹、刺痛等癥狀,表示包得太緊,應解開重包。
第四步,抬高(Elevation)。
把傷處抬高于患者心臟高度,可以止血止腫。如果懷疑有骨折,應先將傷處用夾板固定后再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