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因其病情兇險、存活率低,素稱"癌中之王"。臨床上,多數胰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專家指出,這與胰腺位于人體腹部深處,早期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有關;另外,因其易出現類似胃痛之類的腹痛癥狀,臨床上易誤診為慢性胃病。為此,專家提醒,經常出現腹脹、腹痛、惡心、消化不良等癥狀的"胃病"患者久治不見效時,一定要到醫院仔細檢查,排除胰腺癌的可能。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王捷教授
●經常出現腹脹、腹痛、惡心、消化不良等癥狀的"胃病"患者久治不見效時,一定要到醫院排查胰腺癌
●手術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辦法,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提高療效
●預防:除了要注意飲食、勞逸結合、經常鍛煉外,還要培養良好的心態,及時緩解壓力
喬布斯活過8年 或與早發現病情有關
自2003年10月《財富》雜志披露喬布斯患上胰腺癌以來,喬布斯先于2004年7月接受胰腺癌手術治療,又于2009年4月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通常這種病的患者只能存活幾個月,而喬布斯卻在手術之后奇跡般地重返工作崗位。但盡管看似痊愈,喬布斯一直身體虛弱,在之后的8年中曾經三次病休,直到日前宣布辭職。
近年來常見諸報端的眾多名人,在優質醫療資源的全力搶救下都沒能逃過胰腺癌的魔掌,為何命運卻對喬布斯格外開恩?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王捷教授表示,這也許與喬布斯病情發現得早,手術做得徹底有關。"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根據媒體披露,其所患的可能是一種發生在胰腺的惡性程度比較小的罕見腫瘤——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這種腫瘤屬于低度惡性,病人可以獲得較長的生存時間。"
據了解,盡管喬布斯的胰腺癌切除手術名稱并未公布,但大多猜測其所接受的是"惠普爾胰腺腫瘤切除術"。據介紹,這是治療胰腺癌的一種標準術式,需切除部分胰腺、膽囊、部分胃和腸道,被稱為普外科最難的手術。手術后,患者胰腺分泌的功能減弱,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潰瘍甚至糖尿病等,體重會下降5%~10%。
發病:年輕患者逐漸增多
"以往,胰腺癌多見于45歲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女性發病率也逐漸增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介紹,在美國,2010年有近4萬人死于胰腺癌,占美國男性及女性因癌癥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而在我國,胰腺癌已成為導致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有調查顯示,病人中41~70歲者占80%,不過,年輕的胰腺癌病人也較10年前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而且惡性度更高,預后更差。北京協和醫院近年來收治住院的胰腺癌病人比上世紀50年代增加了5~6倍。而2009年天津的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該市發病率增長前五位的癌癥中,女性胰腺癌增長速度最快。
目前,胰腺癌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但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在糖尿病患者、長期吸煙者、大量酗酒者、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飲食者身上,此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而且,男性患者遠較絕經前的婦女多,但絕經后婦女的發病率則與男性相近。
診斷:一旦發現基本是中晚期
王捷介紹說,人的胰腺位置非常特殊:"它模樣細長,只有兩三厘米寬,和胃、十二指腸、肝膽等器官相鄰,在胃的后面,腰肌、脊柱的前面,普通的常規體檢不容易發現胰腺病變,也很少有人想起要給這個默默奉獻的小器官做個定期檢查。"
他表示,正因如此,胰腺癌一旦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因為它的神經不豐富,早期不會引起疼痛,也缺乏典型癥狀,有的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吃飯時腹痛等癥狀,這常會和胃病混淆。只有到了晚期,增大的腫瘤壓迫到周圍神經,引起劇烈疼痛時,才會被發現。"
另一方面,胰腺由于周圍血管豐富,腫瘤生長很快,因此癌細胞很容易向周圍的臟器轉移。臨床上發現的胰腺癌病人,大部分已是晚期,其中相當部分已經發生了轉移,而胰腺癌本身對化療不敏感,有許多病人發現時已喪失了手術機會,這一切都使得胰腺癌的預后非常不樂觀。
提醒:"胃病"治不好 早點做排查
林麗珠指出,臨床上不少胰腺癌患者一開始誤以為自己得了胃病,也有一部分患者通過胃鏡檢查時確實發現有淺表性胃炎。但這些患者吃藥治療后,"胃病"還是進一步加重,拖到病灶已侵蝕到周圍的血管時才發現是胰腺癌,此時往往增加了手術的難度,甚至喪失了手術的機會。
林麗珠認為,胰腺癌雖然潛伏性強,但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密切留意身體的變化,再通過B超和腫瘤標志物CA199檢查也能及早診斷。
她提醒,經常出現類似"胃病"癥狀,當作"胃病"久治不見效時,一定要到醫院仔細檢查,以排除胰腺癌的可能。特別是存在以下癥狀者,更要盡早到醫院做排查:
1.常出現上腹部疼痛:陣發性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是胰腺癌的早期癥狀,多見于胰體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多為絞痛或鈍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躺下及夜間睡覺時有加重跡象,一旦坐、立、前傾位或走動時,疼痛有所減輕。
2.進行性加重的黃疸:胰腺癌發展到某一階段,患者可出現黃疸。一般胰頭癌黃疸較多見,且出現較早,癌腫局限于體、尾部時多無黃疸。黃疸多屬阻塞性,呈進行性加深,可伴有皮膚瘙癢。
3.食欲不振、體重進行性下降:乏力與食欲不振在胰腺癌患者身上較為常見;另外,約90%的患者有迅速而顯著的體重下降。
治療:手術是治愈胰腺癌的唯一方法
王捷介紹說,胰腺的解剖位置深,也直接導致了胰腺癌的手術難度高。"粗略地說,胰腺可以被分為頭部、體部和尾部三部分。胰腺頭部的解剖位置復雜,與十二指腸、膽囊、膽總管等結構糾結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分開。"
據了解,無論何種手術,都對醫生是個極大的考驗。但王捷同時表示:只有手術才有可能治愈胰腺癌,有手術機會的病人一定要爭取手術,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一旦胰腺癌發展到晚期,便會侵犯神經,給病人帶來極難忍受的疼痛,而目前還沒有任何止痛藥可以緩解這種疼痛。而如果侵犯了神經,那么多數病人都喪失了手術機會,臨終時會極端痛苦。"王捷提醒說。
林麗珠表示,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提高療效。她介紹,臨床上胰腺癌常常表現為全身屬虛、局部屬實、虛實夾雜的復雜癥候,屬虛者多見脾胃氣虛或氣血兩虛,屬實者多為氣滯、痰濕、淤毒。若能辨清病證,靈活采用健脾理氣、化痰祛濕、祛淤散結等治法,可有助于減少病痛,提高生活質量,祛病延年。
預防:別暴飲暴食 及時緩解壓力
雖然胰腺癌發病原因尚未明確,但臨床觀察發現,其發病除了與環境中的致癌物有關外,還跟患者的飲食習慣和情志變化密切相關。
"千萬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過多地進食辛辣刺激、咸而不鮮的食物。"林麗珠指出,"中醫認為,情志不遂、內傷七情,導致臟腑氣血功能失調,可誘發癌癥。"林麗珠提醒說,日常除了要注意飲食、勞逸結合、經常鍛煉提高免疫力之外,還要培養良好的心態,及時緩解生活和工作上出現的各種壓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