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時光,回到長樂文武砂街道東湖社區的林先生推開自家窗戶,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番美麗海景:碧藍海灣,波瀾壯闊,層林疊翠,綠意蔓延。“記憶中的海邊漁村,曾經風沙漫天,自從有了一道綠色天然屏障守護,風沙基本不見了。”林先生說。
乘著福州新區新城建設的東風,長樂區著眼于濱海新城長遠規劃和推進速度,結合海岸線特點,系統謀劃,分期推進、規劃建設三期總長21.1公里的沿海防護林項目。近日,在福建省召開的“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再出發”新聞發布會上,長樂區沿海防護林建設經驗獲得推介。林先生提到的綠色天然屏障正是長樂沿海防護林。
林木從1.2米長到平均6米
沿著濱江濱海大道文武砂段驅車行駛,兩側蓊郁木麻黃高高聳立,朝著長樂的海岸線蔓延伸展。
“目前,防護林一期和二期已完成建設。”長樂區林業局沿海防護林建設工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防護林一期范圍在濱海新城核心區86平方公里內,項目北起漳港街道機場南側,連接文武砂鎮、江田鎮沿海,南至松下鎮北側沙岸,建設總長度約11.8公里,寬度為200米的沿海基干林帶。
“防護林一期2018年6月動工建設,2019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工程總投資約5.45億元,累計完成約1800畝苗木種植,在噴灌、滴灌等措施的加持下,苗木成活率超95%。經過兩年多的養護,外側的木麻黃已從初植的1.2米生長到平均6米,內側的銀合歡、黃花風鈴木、三角梅,高低錯落,淡黃深紅點染其間。”上述負責人表示。
兼具防護和生態旅游功能
在梅花鎮的生態屏障,又是另一番美景,漫步在漁鄉梅花鎮鳥咀海岸邊,南方楝、東方杉碧綠蒼翠,筆直高聳。美人樹、相思樹粉紅嫩黃,花開正艷。
這里是沿海防護林二期,從梅花鎮開始連接文嶺鎮沿海,南至湖南鎮大鶴林場。二期項目建設人工林總面積2610畝,總長度7.2公里,最大寬度500米,其中沿海200米為木麻黃林帶,主要起到沿海一線防風固沙屏障作用;內側200米至500米為混交景觀林帶,以木麻黃與36種不同季相的綠化樹種混交。
二期防護林項目于2020年5月開工建設,今年1月通過竣工驗收。項目以“喬木+灌木+花草”三層建設綜合生態防護體系,結合休閑公園綠化設計,在林下設置慢行步道,從而達到將森林的防護功能和生態旅游有機結合,形成防護林到城市綠地的生態過渡。
防護林三期本周內動建
防護林的綠意還在蔓延。“防護林三期北側連接防護林二期,三期項目建設總長2.1公里,占地1180畝,投資0.79億元,分兩期完成,目前一期各項前期工作已經準備就緒,這周內將動建,年內完工,二期計劃2024年建成。”長樂區林業局沿海防護林建設工程相關負責人表示,防護林三期將打造成為梅花鎮與松下鎮之間的濱海森林生態長廊。
有了防護林拱衛,讓沿線眾多像林先生一樣的居民實現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
長樂區持續推進沿海防護林建設,4年多來,沿海累計植樹造林9600多畝,平均風速下降40%左右。沿海防護林,不僅成為一道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還是一張度假旅游的亮麗名片。2021年,福州濱海新城岸段作為福建省唯一的代表,成功入圍“全國美麗海灣案例”。(記者 余少林 通訊員 杜勝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