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職教育成果如何?
梳理發現,青島的中職學生素養與普通高中學生沒有太大差別。我們不妨來看幾組數據。
青島市2017年中小學(中職)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顯示,綜合素質發展方面普職學生得分不相上下。普通高中二年級學生品德發展、學習能力、身心健康和創新能力等發展良好,各項得分分別為4.27、4.14、3.75、4.04分(滿分5分)。中職二年級學生職業道德、學習能力、身心健康和人文素養各項得分分別為4.31、4.11、3.53和4.18分(滿分5分)。2017年度中職二年級學生職業道德(4.31分)得分較高,學生在法治修養、職業認同、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等四方面高于去年、前年的檢測結果。
青島市教育局發文稱,上半年教育服務城市發展實現新突破。加快青島工程職院建設,省級職校品牌專業達到28個、省級規范化職校達到9所。推進職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市“三二連讀”專業點增加到178個、招生計劃增加到1.1萬人,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學校增加到50個、試點專業增加到194個。在2018年全國職校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牌31枚、銀牌40枚、銅牌19枚,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青島市《現代學徒制區域性統籌實施的研究》榮獲2018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一等獎。青島電子學的校字化鏤雕技術傳承創新平臺入選山東省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建設項目。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案例遴選結果,青島烹飪學校成功入選,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入選的中職學校。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沙盤模擬企業經營”賽比賽中,青島旅游校代表隊代表青島市參賽獲金牌。
《青島外事服務職業學校年度質量報告》顯示,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1%。畢業生就業的總體去向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18人,參軍13人;升學深造人數516人,其中到國外留學18人。由此可見,青島的中職教育有質量,發展有成效。
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一行分別到青島電子學校和青島烹飪職業學校進行調研。王繼平認為,青島職業教育辦學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制度完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扎實有效,諸多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教育部職業與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長劉占山認為,長期以來,青島市職業教育秉承“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要抓職教”的發展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不斷創新職業教育體制機制,通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通了職業學校學生升入高校繼續深造的“天花板”,破解了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老死不相往來”的“體制壁壘”,為青島的孩子們搭建了一座上下貫通、左右融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青島市以開展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全面提升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目前,青島職業教育每年為行業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7萬人,職業院校每年有50%左右的畢業生升入到各類高校深造,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率達96%以上,高職院校畢業生留青就業率達到75%以上。應該說,在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方面,青島職業教育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青島孩子們的成長路徑更加寬廣,青島孩子們的學習選擇權也更加多樣化。
未來,青島的職業教育將有哪些大動作?
著力消除職校學生就業歧視,破除職校生晉升壁壘。根據青島市近日出臺的《關于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青島將落實職業資格與學歷、職稱比照認定制度,對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全日制畢業生,在公務員招考、應征入伍、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職稱評聘、人才公寓分配、就業創業、職業培訓等方面,分別按照全日制高職(大專)、本科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打破學歷、資歷、身份等限制。對在生產經營實踐中具有絕技絕活、業績突出、貢獻較大的或在職業技能競賽中成績優秀的技術工人,可直接認定為高級工、技師職業資格或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員轉換通道,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參加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企業聘任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在帶薪學習、休假、療養、出國進修、采暖費報銷、住房補貼等方面,應與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
拓展閱讀:
2017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計劃指出,到2020年,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經費投入機制更加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全面建立;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支持在優化布局的基礎上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計劃指出,科學核定學校辦學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落實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普通高中投入機制,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機制。
職業教育戰略專題組副組長馬樹超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今后一個時期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提法做出了解釋。
馬樹超認為,高中階段教育普職比例大體相當,關系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的現實性與可行性。從量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如果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為90%的話,至少有50%以上的高中階段學校畢業生不能直接升學,而是直接需要就業。
單靠普通高中無法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也不符合經濟發展對人才結構的多樣化需求。這不僅使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難以緩解,而且還會造成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調控高中階段的普職比例來發展職業教育,提高普通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