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9月,新一批學子將走進大學校園。迎接他們的除了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外,還有大量專業課程,可能還包括一種全新的專業學習形式——微專業。
作為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微專業是指高校在學生的主專業學習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養提煉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由各院系開設微專業,面向全校其他專業招生,學生可自主選擇并組建一個微專業班級。
2018年,山東大學在國內推出首個古典文學微專業。此后,越來越多高校加入到微專業探索與實踐的隊伍中。記者了解到,目前,福建省有福建理工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莆田學院、武夷學院等高校設有微專業。
福建省高校中有哪些特色微專業?課程特點是什么? 有哪些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請看以下報道。
武夷學院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微專業聯合武夷山市人民法院開展生態司法教學。
聚焦用人新需求
今年4月,武夷學院發布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微專業招生簡章。
在招生簡章中,記者注意到,該微專業聚焦我國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人才需求,致力于培養學生了解國家公園相關規劃政策,熟悉國家公園保護、建設與管理框架,掌握野生動植物調查、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環境質量健康監測、碳匯計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技能。
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試點工作開始于2017年。2021年10月,我國正式設立首批5個國家公園,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等。
武夷學院紀占華老師為微專業學子講授國家公園規劃。
記者從武夷學院獲悉,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設立,促進了武夷學院相關微專業的開設,成為國家公園所在地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首次嘗試。學校希望借此培養在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相關領域從事規劃管理、生態保護與修復、監測評價、科學普及、學術研究、涉環境生態類項目咨詢以及人地關系處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該專業面向該校2021級、2022級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招生,錄取主修專業學有余力、符合開設微專業修讀要求的申請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招生簡章中列出的選拔要求門檻并不高。要求為:“喜歡大自然,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感興趣,想了解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建設和管理事務或立志從事自然保護區相關工作,能處理和主專業課程的沖突,有熱情,有執行力。”
除了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微專業以外,武夷學院還設立了智慧研學旅游、茶旅文創設計、茶文化旅游、低碳鄉土建筑等在地化特色顯著的微專業。
相較于傳統的專業劃分,微專業的設置有哪些特點?
微專業獨立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之外,其建設與發展是高校的自選動作:高校針對某個學科領域或者跨學科領域進行課程設置,學生報讀學科的門檻基本不設限,可根據興趣和職業規劃自由選擇。
到目前為止,福建師范大學已開設了兩批微專業。開學后即將就讀大三的湯洛琦分享了自己修讀短視頻制作微專業的學習經歷。
該微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三個方向——短視頻運營、紀錄片制作以及視頻創作,分別同3家地方媒體平臺合作,學生們在修讀過程中獲得實訓機會。
湯洛琦介紹,該微專業學習小組一共有30人,大部分是和她一樣來自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她認為,這是融媒體大趨勢對他們的倒逼。她表示:“作為本專業,播音主持專業課程的重點不在視頻制作上,短視頻制作微專業能夠為我們提供更系統化的視頻制作課程,豐富我們的融媒體傳播技術技能。”
福建師范大學短視頻制作微專業課堂上,學生在實訓中學習剪輯技能。
今年3月,短視頻制作、人工智能+科技勞動教育、小學科學教育、生活中的法律、電影創作、未來食品科學技術等微專業在福建師范大學同步立項開設。去年1月,福建師范大學還開設了全媒體傳播、數據科學與智能技術、生活健康化學、碳中和技術等微專業。
“兩批微專業涵蓋媒體傳播與制作、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教育與法律、食品科學與化學、碳中和與碳達峰等專業領域,共開設77門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福建師范大學教務處老師張帆告訴記者,微專業通過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需求,提煉某一領域的核心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旨在解決大學專業設置與新形勢下用人需求之間的匹配問題。
在福建理工大學,電子設計與電子測量等微專業頗受學生歡迎。
電子設計與電子測量微專業負責老師蔡志明表示,當前,工科教育存在“重論文、輕設計、缺實踐”的傾向,工程技術人才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較弱,就業能力有待提升。該專業受到歡迎,體現了高校學生想要提升實操技能。
“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該專業為學生提供了電子測量儀器設備使用、信號源電源創新設計、無人機無人車設計與實踐、運算放大器應用及功率放大器設計等模塊的課程,側重從理論到實踐能力的轉化。在課程評價中,還增加了設計環節,以提升學生解決電子、電氣、通信工程領域復雜問題的能力。”蔡志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