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藝人
37.4%
在所有常見的藝術創作工種中,“演員”被判定為最容易被機器自動化取代的行業,概率高達 37.4%。但怎么說呢,撇開科幻小說中用虛擬形象取代真人演員的情節不談,單單是當下以假亂真的“摳圖劇”就讓我們對這個行業被取代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化妝師
36.9%
總的來看,在技術工種中,凡是需要依賴人類審美和社交技能的職業被機械自動化取代的可能性都不算太高,比如化妝師。
不過,就在去年,維也納設計師 Johanna Pichlbauer 和 Maya Pindeus 開發了一種據稱“有獨立審美”的化妝機器人,雖不具備真正的人形,但內置編程系統,被設計師稱為“美學數字公式”。設計師希望通過這種非需求式的體驗,來讓人們體驗“一旦機器具有自我意識,人類會有什么感覺?”
寫手、翻譯
32.7%
無論你對微軟小冰創作的“詩歌”有著怎樣的苛責,不可否認的是,在語言學習上,機器和人工智能已經走到了一個令人驚嘆和警惕的地步。如此說來,在不久的將來,要說一個連小冰都寫不過的文字工作者有 32.7% 的可能被取代,一點也不為過。
理發師
32.7%
看過《剪刀手愛德華》的朋友十有八九幻想過被(德普扮演的)機器人設計發型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但理發師與化妝師相比,不僅同樣有審美上的高要求,安全指數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正因如此,當下市面上一些所謂的“機器人理發師”大多淪為搞笑視頻的主角,沒有實際效用。
不過目前這款機器人警察主要是為了幫助市民而設計,它胸前的內置平板電腦可用來與人類進行互動交流,比如報警、提交文件或是繳納交通違章罰款等。它還能憑借體內安置的導航系統來辨別方向,可以使用包括英語和阿拉伯語在內的六種語言和人類進行交流。
程序員
8.5%
理論上來說,機器人完成基礎的編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畢竟,它們本身就是由代碼構成的。10月初,英特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也的確開發成功了全球首個能自動生成完整軟件程序的 AI 機器人,名為“AI Programmer”。當然,目前的算法還有一定的局限, 比如這只是面向人類的編程語言,不適用于 ML 編程。
目前來看,機器人編程依然只是一個理論上可行的方案,耗時耗力,即算有朝一日實現了,也明顯替代不了所有的程序員。此類系統即便能淘汰眾多編程工作,也只能像無人駕駛一樣,僅僅只是承擔更多的駕駛工作,而非淘汰駕駛員本身。
記者
8.4%
一個令我們稍感安慰的數據是,BBC 研究人員預計記者、編輯的職業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幾率僅為 8.4%。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