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從誕生至今,從不缺少關注和話題,一邊是摩拜單車新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的股權投資,同時,此前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另一邊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共享單車(卡拉單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慘遭超過76%的丟失率,以及投資人的撤資的窘境。
發展至今,共享單車引發的輿論普遍為“國民素質的照妖鏡”,在很多地方,人們受到利益誘惑,將共享單車居為己有,甚至違法販賣獲利,共享變私有。可見,共享經濟類創業除了融資和流量外,還需要國民素質的提升。健康、穩定的創業環境。
從上海到莆田
莆田本土創業者林斌在上海發現了共享單車這個項目,2016年10月,正值各家產品瘋狂圈占市場之際,林斌覺得這是為眾人提供便利的事情,于是回到莆田做起了卡拉單車。
做卡拉單車至今,林斌始終不認為這是能賺錢的項目,但是他覺得單車能帶來用戶,自己把盈利的希望寄予用戶的二次開發上,比如打廣告等。按照這個想法,林斌先后接觸了30多位投資人,但最后只有一位私人朋友愿意投資60萬,占30%的股份,而且這60萬要按照12萬、40萬、8萬的次序,分三次到賬。
莆田市有40多萬人口,按照每百人1輛車的投放比例,團隊計劃投放5000輛車。
為了節約成本,再加上運營范圍也不大,因此團隊規模也很小,除了林斌外,還有他哥哥、兩個表弟,以及一位朋友。產品的投放和調度,也全靠5個人開著二手小貨車進行。在產品方面,卡拉單車沒有研發APP,而是通過微信服務號使用車輛。在鎖具方面,選用了成本較低的機械鎖,相比于智能鎖,這種鎖具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多,在創業初期,團隊更愿意把錢花在投放量上。
2016年底,敲定投資后,卡拉團隊跟工廠簽訂了5000輛的訂單。2017年1月25日、2017年2月6日,團隊在莆田市分別投放了500輛和167輛單車,到2月19日,團隊在莆田市區徹夜尋找六小時,只找回了157輛 車,丟失率76.5%。鑒于極高的丟失率,卡拉單車的投資方根據對賭協議已于2017年2月14日堅決撤資退出。
5000輛的訂單,只提出了667輛車,剩下的4333輛單車面臨無款提貨的現實,據林斌介紹,本次事件引來大約90%的用戶要求退還押金。
共享單車這碗飯真那么誘人?
2016年底,一張手機截屏火了,上面密密麻麻排列了20多個共享單車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哪家探索出盈利模式,這種持續投入不見產出的生意,怎么有那么多人搶著做?
該領域的代表企業ofo和摩拜不僅起步較早,而且各有特點:ofo從校園起步,用低廉的成本迅速獲得車輛,走出校園后,在投放量上迅速占優。摩拜單車則憑借炫目的顏值爆紅,再獲得騰訊、富士康等機構的投資后,產品迭代進一步加快,目前也取得了可觀的投放成績。
在這兩家的籠罩之下,共享單車市場的創業機會似乎不多了,但是“風口之下,必有謀士”,趁ofo和摩拜還未到達,地方性的單車公司迅速出現,比如成都的熊貓單車,杭州的騎唄單車等等,這些公司尚且有一定的優勢,比如騎唄團隊有著多年的公共自行車運營經驗。但是卡拉單車的出現,不禁給人留下跟風的印象,因為幾百或幾千輛資源,以及數十萬資金,跟競爭對手相比,無疑是云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