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起虐童事件將上海攜程親子園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公眾呼吁盡快填補機構監管漏洞之余,“不到3歲的娃誰來帶?”的相關話題也引發廣泛討論。
一方面,媽媽們的產假時間有限;另一方面,公辦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交給隔輩老人照看、找家政請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托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托幼方式。但現有的幾種方式,又不盡如人意,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小奶娃的看護問題愈加突出。
超七成家庭
靠姥姥奶奶
“煩、煩、煩!”最近,家住河西區的二寶媽媽劉芳為孩子找誰帶的問題傷透了腦筋。
今年3月份,35歲的劉芳生了二胎。月子里為圖省事兒,劉芳花高價住進了月子會所,6歲的老大由爺爺奶奶看管。從會所出來后,劉芳就開始找育兒阿姨。
“要老二之前,我和老公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因為真的沒人給帶。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姥姥姥爺還在工作,老大就是很勉強地帶起來的。”說著,劉芳眉頭緊鎖。劉芳告訴記者,因為很想給老大添個伴兒,心想著怎么都能長大,有多艱難自己認了,于是下了決心,生下二寶。可隨著二寶的出生,劉芳擔心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家中老大馬上要上一年級了,劉芳出了月子就開始忙活接送老大上學前班,在各種興趣班中奔波。爺爺奶奶身體不好,抱孩子時間長了身體就吃不消。于是劉芳一邊忙活老大,還要一邊忙著找阿姨。“沒想到育嬰師特別難找,想找個本市的,可到了中介,根本沒有挑的余地,按照中介的說法,能有就不錯了。還好,跑了幾家中介,總算找到一位本市的阿姨。原以為找到育嬰師就可以讓爺爺奶奶回自己家輕松輕松,結果呀,還是離不開老人。育嬰師只管看孩子,其他都不管,每天奶奶還得給阿姨做飯,我婆婆總說,本來隨便將就口就行,有阿姨更麻煩了,還得一天盯住三頓飯。”劉芳告訴記者,麻煩歸麻煩,但總算有人給抱孩子,可沒干倆月,阿姨就說要漲工資,本來一個月5000元已經不少了,可這位阿姨張口就要漲500元,劉芳一氣之下,堅決辭掉了。于是,劉芳又開始找,但始終都沒有合適的,眼看著產假就要結束,劉芳心急如焚。
一位從事育兒服務中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帶月子里孩子的阿姨叫月嫂,平均收入過萬元。帶兩個月到3歲孩子的阿姨叫育嬰師,收入在4500元—5500元之間。因為收入差距大,再加上大孩子又不好帶,所以大伙兒都愿意干月嫂,干育嬰師的也就越來越少。
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李婷告訴記者,國家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時,她很動心。一是因為很喜歡孩子,二是覺得兒子有手足陪伴,但動心歸動心,想想現實情況,她還是下不了決心再生一個。
“經濟方面還好說,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關鍵是沒人給帶啊。”李婷說,一胎時,她請了一年假來照顧孩子,上班后孩子交給奶奶帶,因為育兒理念不同,她和婆婆的關系鬧得很僵,差點就因為婆媳關系和老公離了婚。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干脆請了阿姨,可阿姨單獨帶孩子又不放心,就在家里裝了好幾個攝像頭,在單位時總想著翻手機看看阿姨在干啥,心里老是惦記,就這樣勉勉強強才撐到孩子上幼兒園。回憶當年帶“小奶娃”的艱辛,李婷很無奈:“真不敢想,再要一個會是什么狀況。”
“我記得我小時候,父母單位都有托兒所,但現在很少聽說誰家孩子有托兒所可送,我也試著找過,公立的、可靠的,太少了,根本報不上名,只能考慮私立,但私立也沒幾個,而且考察一圈下來,發現‘無證、無照、無資質’的機構占大多數,魚龍混雜,很難分辨好壞,根本不放心把孩子送過去。而且收費也高,有一家還不錯的,每月12000元,對于我這樣的普通家庭,實在負擔不起。”李婷說。
劉芳和李婷的困擾,是許多職場媽媽的真實寫照。
阿姨不放心、老人不省心,“托兒所”聽說過、沒見過,“小奶娃”交給誰?連日來,記者分頭在婦幼、社區醫院的兒保科、兒童游樂場所,采訪了百余位家長,調查結果顯示:能夠放棄工作、全職照顧孩子的媽媽占8%,73%的家庭交給姥姥奶奶隔輩撫養,12%的家庭請阿姨照顧,把孩子交給托管機構的家庭僅占7%,值得注意的是,僅是這一小部分家庭,也大多數是在孩子兩歲半以后送的托管機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