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早期教育備受家長重視,含著奶嘴上課的現象屢見不鮮。“美式教育的繼承者”“孩子的故事會”“水中早教園”……名目繁多的早教機構林立,選哪家好?價格不菲的早期教育,到底學些什么?面對魚龍混雜的早教市場,不少家長仍很迷茫,在“起跑線”前犯了難。
近年,早教機構在國內很多城市興起。圖為北京某早教機構正在對嬰幼兒進行運動課教學。人民視覺
好的早教不容易找
“早教的目的是為孩子營造合適的成長環境,為孩子創造與自然和人互動的機會,從而促進孩子全面成長,不是提前學習知識,也不是提前訓練各種技能”
“我家斌斌在早教課堂學了一首簡單的英文歌。回到家后我也會經常教他唱,唱的次數多了,他居然自己會唱了。親戚來做客,我們都要展示一下。”提起寶寶的進步,山西忻州代縣居民石海燕開心地說。
石海燕的兒子斌斌剛滿3歲,從1周歲起,就到縣里的早教親子園“上學”,隨著學齡增加,斌斌的“課業量”逐漸增多。“一開始一周兩節,一節親子課,一節音樂課。后來一周三節,增加了語言課、思維啟蒙課。最近新添了樂高課,就是用樂高玩具搭積木。”石海燕說,“上早教班主要是想鍛煉他的社交能力,到了幼兒園能跟小朋友們一起玩。”
早教市場很火。《中國早教藍皮書》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早教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布的《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顯示,有57.1%的家長為孩子報名幼兒園以外的早教課程。其中,0至3周歲幼兒有39.9%參加過早教課程,4至6周歲孩子有73.5%參加過。59.3%的孩子至少報了2門課程,孩子每周上課時間平均超過2小時。值得注意的是,0至3周歲參加早教的孩子中,41.6%上的是拼音、英語、奧數等學科類課程。
為了讓這錢花得值,石海燕千挑萬選。“早教機構太多了,有的宣稱是美國的教育理念,有的說是香港的教育理念,真是挑花了眼。”石海燕走訪多家早教機構、體驗了很多課程才做出最終的決定。
選對早教機構并不容易。市場上早教機構類目繁多,標榜不同的育兒理念和教學內容,但大多體現出濃厚的功利色彩。一些家長在選擇時,往往被前沿教學理念或高端授課方式的宣傳吸引,而忽略甚至偏離了早教的本意。
“早教的目的是為孩子營造合適的成長環境,為孩子創造與自然和人互動的機會,從而促進孩子全面成長,不是提前學習知識,也不是提前訓練各種技能。但偏偏就是這些技能培訓看得見、摸得著,能吸引家長掏錢,所以不少教育機構迎合需求,推出了并不適合孩子的課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建議,早教應該根據嬰幼兒的身心特點,以家庭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
早教師資質量良莠不齊。據華夏前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早教論壇秘書長孫綱介紹,國家在學前教育(兒童早期教育領域)人才培養體系方面,重點是對3—6歲兒童教育的師資隊伍進行培養,而0—3歲嬰幼兒早教人才師資培養幾乎還是空白。早教老師普遍比較年輕,專業水平、穩定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都還不夠,在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急需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