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溫食藥
蔬菜:冬瓜、苦瓜、茄子、蓮藕、百合、西紅柿
水果:草莓、西瓜、草莓、菠蘿、葡萄、蘋果
藥物: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人丹、金靈丹
二十四節氣·立夏
立夏一般都在每年5月5日或6日如期來臨。立夏,對現在的人來說,只不過是一個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不過昨日,有市民向天府早報爆料,成都市金牛區某公立幼兒園為孩子家長們出了一道親子課后題:“立夏掛蛋是一個習俗,要求爸爸媽媽制作裝蛋袋子,小朋友們感受掛蛋,目的是通過親子參與體驗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古代先人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開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
對此,小早為大家盤點了一些立夏的民間習俗:
迎夏
立夏這天,古代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舉行“迎夏”儀式。民間為了迎接夏日的到來,也會舉行各種有趣的活動,一些風俗甚至保留至今。
嘗新
我國,很多地方有立夏“嘗新”的風俗,就是在這一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特別是對小孩子,在立夏這一天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夏季打下一個健康的基礎。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斗蛋
這一天,得到立夏蛋后,并不急于先吃,而是先來比一比,斗一斗。斗蛋時蛋頭對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
掛蛋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意指隨著氣溫上升,炎夏步步逼近,小孩子特別容易產生身體疲勞四肢無力、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的現象,這便是“疰夏”癥狀,據稱只要在立夏那天吃蛋,就可預防此病。所以立夏當天,大人們將煮好的“立夏蛋”放入用彩線編織的蛋套中,相互饋送或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
年輕人群要避免熬夜,不應該過度勞累,避免高強度工作,及時減壓、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能降低中暑概率的發生。”
——成都市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李和蒞
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并不一致。按氣候學的標準,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的開始。
立夏前后,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所以立夏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夏季,氣象學上的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后2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