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也有中暑發生應提前防范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劉波認為,中暑往往是中暑者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的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種臨床癥候群。今年以來暫沒有接收到因中暑癥狀來醫院救治的病人,但劉波提醒,“中暑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中暑的臨床表現各不相同,也有輕重之分,如果患者出現體溫高且不退、意識模糊、昏厥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劉醫師表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者會有口渴、食欲不振、頭昏、疲乏等表現,同時伴隨有臉色蒼白、惡心嘔吐、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等癥狀。而通常所說的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癥中暑,是一種致命性急癥,以高溫和意識障礙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頭痛、眩暈和乏力,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臟。
“中暑人群對高溫環境適應不充分是導致中暑的主要原因,在大氣溫度升高(>32℃)、濕度較大(>60%)和無風的環境中,進行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易發生熱射病。”劉醫師還表示,春夏之交這種大氣條件也時有存在,也會引起中暑癥狀的發生,市民應該提前防范。
■中暑臨床表現
中暑分三類
○先兆中暑、輕癥中暑:
表現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升高等。
○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
熱痙攣:
是人在活動中或者活動后,突然發生的肌肉痙攣,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
熱衰竭:
表現為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嘔吐,體溫高,可有明顯脫水征如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
熱射病:
是一種致命性急癥,其征象為高熱(直腸溫度≥41℃)、皮膚干燥,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此外,患者易發生急性腎衰竭、肝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