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勤奮的孩子
可以這樣幫他
有一部分孩子是在緩慢提升著成績,只是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相信堅持下去,必有收獲。
但如果孩子只是利用勤奮來避免父母的責罵,或者來感動自己,實際上是在消耗寶貴的光陰,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矯正一下航向了。
1、告訴孩子,為什么需要勤奮
朋友圈里有不少人喜歡深夜發(fā)照片,說自己又要加班了。或者沒事兒發(fā)在健身房的照片,說自己為了瘦身揮汗如雨幾個小時。收獲點贊和崇拜無數(shù)。
可是漸漸地就發(fā)現(xiàn),說加班的同事其實并沒有太多的工作,只是習慣了拖延。揮汗健身的妹子,更多的時候是在曬各種甜食和烤肉火鍋。
我們應(yīng)該都不想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所以需要告訴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勤奮以及勤奮的意義。
勤奮需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目標的認同感。勤奮需要一種強烈的,對改變和成功的渴望做支撐。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跟孩子聊一聊理想、目標、信念這些看起來很虛的東西,給孩子端上一碗心靈雞湯并不是壞事。當我們把道理給孩子講解透徹,他有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感,勤奮就不是一件難事兒了。
2、勤奮的前提是效率
很多孩子熱衷于表演自己的勤奮,一方面是在心理上為自己逃避深度思考找理由,一方面也源于父母喜歡跟孩子傳遞“長時間學習很了不起”這樣的思想。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會背誦魯迅先生那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但是我們把孩子能擠的時間都擠出來,逼著孩子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小半天,歸根結(jié)底,還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學進去了”。
父母可以幫孩子樹立一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并以正確率和掌握情況作為考察標準,如果孩子可以高效完成,再去循序漸進地進行下一項。不求快,不貪多,就是抓效率。
3、勤奮需要根據(jù)孩子生物鐘調(diào)整
有些孩子早上的時候記憶力和專注力特別好,有些孩子晚上的時候最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有些孩子天生興奮一些,睡7個小時也能生龍活虎。有些孩子神經(jīng)敏感一些,睡足了8個小時以上才有高效率……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沒有整齊劃一的時間表。所以父母也需要充分的了解孩子最佳狀態(tài)在什么時候。
孩子喜歡早起,就提早給孩子準備些雞蛋牛奶,為孩子一天提供充足營養(yǎng)。孩子喜歡晚上看書,就給孩子拿些水果堅果,保證孩子得到足夠關(guān)心。
如果孩子自己也有想上進的心,父母跟孩子多溝通,而不必一定要強調(diào)早睡早起,把學習時間安排得緊鑼密鼓。
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智商和天賦上的差距;不可否認家庭與家庭之間,存在著資本、思路、眼界上的差距。
生活從來不是公平的,有些人的起點高一些,有些人就要低一些。可是,生活還是會對勤奮努力的人好一點。改變命運的因素很多,勤奮,肯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為勤奮的人雖未必成功,不勤奮的人卻必定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