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很多家長、學生都會羨慕那些不怎么花時間,就能學好、考好的學生;
很多家長、學生也會疑惑: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可學習成績還是上不去?
今天這篇文章能夠給你答案:比起天生麗質,天道酬勤更重要;但是如果是低質量、低效率的勤奮,那比起懶惰更可怕。
檢查一下,你的孩子這么忙,是不是在低質量、低效率的勤奮了呢?
那天幫鄰居大姐家的孩子分析數學試卷,孩子4年級,平時有幫他輔導過功課。
孩子這次考得不錯,全家都跟著高興。
我拿著試卷分析問題,大姐一邊幫忙拿水果飲料,一邊跟孩子說:“你看你不是學不會的對不對?你還是挺聰明的,只要多用用心,成績不是說上來就能上來了?”
孩子被夸當然也高興,樂呵呵地跟媽媽邀功:“我這次比我前桌考得還好呢,他天天可努力地學數學了,還報了兩個補課班,都沒我分高。”
聽了之后我有點擔心,告訴孩子,“你這段時間也很努力,你的成績是努力帶來的回報,咱們不能放松,要趁熱打鐵。”
我更想告訴孩子的是,你可以為自己的成績或者聰明感到由衷的高興,但是你不可以輕視、否定其他人的努力,更不可以認為“聰明”凌駕于“努力”之上。
孩子,比起天生麗質
更要相信天道酬勤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勤奮和努力似乎已不是一個絕對的褒義詞了。
得到最多贊美的,是該玩什么玩什么,有好多愛好和特長,成績還很優秀的孩子。其次會夸獎鄰家孩子這樣,平時貪玩,努力一段時間成績就上來的孩子。而提到毫無特長,全靠下苦功夫而成績優秀的孩子,口氣中總是透著一絲同情和不屑。
想起在2005年的時候,《讀者》雜志發表過一篇文章,叫《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文章的作者講述了自己從一個閉塞落后的農村,拼命努力考到上海并留在上海工作的歷程。他說:
“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那每一分錢都是一顆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掙來的血汗錢??!”
“我真的很羨慕大城市的同學多才多藝,知識面那么廣,而我只會讀書,我的學生時代只有學習、考試、升學,因為只有考上大學,我才能來到你們中間,才能與你們一起學習,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