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組織20人實踐隊走訪了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白湖順濟廟,深入了解媽祖古建筑的基本結構、布局以及保護措施。
圖為實踐隊成員觀看建筑桁架
圖為實踐隊成員學習建筑結構
實踐隊由團委書記陳國成老師,輔導員李航老師帶領。李航老師介紹;“傳統建筑一般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方式,講究嚴格的軸線,保持一定的比例高等差等。欄桿、影壁、墻面一般多以彩繪、鐫鏤、雕磨的手法來刻畫神性象征。此次走訪的兩地,不同之處在于媽祖研究院是參照興安古民居式樣建造,具有中國傳統古民居建筑風格。而白湖順濟廟媽祖建筑承襲了傳統建筑美學而建造。”
經過實地調查走訪,實踐隊提出,保護古建筑遺產主要要增強公眾古建筑保護意識,讓廣大人民群眾都參與進來,成立專門的古建筑保護團體;其次,城市建設在總體上應該與古建筑的風格保持協調;此外,由于我國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損壞原因是木材的腐爛,定期對古建筑進行維修和修復十分重要,在修繕基礎上,應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歷史性和美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