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韓英拒絕了女兒的請求。去年,她去了一趟北大,“就是感受了一下,聽了一門經濟類的課”,回來深感憂慮,“周圍學生都在玩手機”。
張民弢想到一個折中的好辦法,他告訴女兒,“讓老師和同學加上我的微信”,這樣,老師和同學有什么事找張易文,先給張民弢發微信,然后再由他給張易文打電話通知她。
在他看來,這是最大限度地讓孩子遠離“干擾”的辦法。這次回家,他觀察女兒,并告誡她,“你回來每天都盯著QQ和微信,同學群里的事情,什么正事也沒干,不能給你手機。”
他要求張易文每天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有沒有干“三閑”——說閑話,想閑事,看閑書。他將所有的東西分為有用的和沒用的、有意義的和世俗的,凡是跟課業無關的,都叫做閑事,都叫做世俗。
他希望孩子能多看一些儒家經典,但張易文最喜歡看的是《哈利·波特》和唐家三少的小說。弟弟則最近癡迷《查理九世》。
就算女兒的學校近在咫尺,他還是擔憂。“什么去ktv啊,參加無聊的聚會啊,肯定不行。”張民弢說。他也并不喜歡女兒的同學,哪怕是跟女兒關系很好的室友。在他眼里,這些都不算是益友。
張民弢的益友在手機里,大部分是開設讀經班、私塾的同道中人,在他看來,這些人才是教育的有識之士。他不抽煙喝酒,也不應酬,每天六點多起床,刷刷手機看看信息,然后開始一天的教學工作,下午五點半放學后,李韓英做飯,他散步,晚飯后鍛煉一會兒,睡前刷一眼手機,“看有沒有沒完成的工作”。
“現在有手機就很少讀書了。”他大笑,“孩子我讓她讀書,我用手機就是工作了”,提及最近讀的書,還是為了教孩子而讀的《論語》。
“什么才算是朋友?”張易文自己也沒太懂,益友還是損友,對她來說更像是抽象的概念。她把補習班里的同學認作朋友,但大家談論的內容也都是上課那些事兒。隨著補課班的同學們都步入了大學,這些交流也漸漸少了。
她期望自己能遇到唐家三少的書里寫的那種朋友:同生共死,有默契,有同樣的目標,但這似乎也是個難以實現的愿望。
最終,張易文沒有要到手機,周日回校時,她帶了四本閑書:《哈利波特》、《曾國藩家書》、《平凡的世界》和《孫子兵法》。
張民弢希望女兒能好好讀讀《平凡的世界》,他覺得透過這本書,能看到他的奮斗和心路歷程:“你看看爸爸這樣一個沒文憑的人,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生活底層的人,在這個社會中是怎么奮斗的。”李韓英也對這本書推薦有加,“初中看完就覺得感觸特別深”。
在父母的教誨聲中,張易文弱弱地回了句:“我看不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