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對挖掘機的喜愛與熟練,劉二偉在短短幾分鐘內操作挖掘機,先后把五個籃球投進球框,再把五瓶啤酒蓋全部打開……
劉二偉工作照。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李華錫 攝
這是發生在江蘇連云港贛榆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工地上的一幕。操作挖掘機的,正是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交通系統勞動模范,有著“挖掘機能手”稱號的劉二偉。
初中畢業以后,劉二偉的家庭比較困難,高中時要交學費,家里連幾百塊的學費都拿不出來,后來他就放棄上學。
小時候,劉二偉非常喜歡挖掘機。“我第一次見到挖掘機的時候,感覺駕駛員操作挖掘機像自己的手臂一樣,很神奇,當時就有一個夢想,長大要開挖掘機,結果這個愿望實現了。”
后來劉二偉到吉林學習挖掘機,在學徒過程中也吃了不少苦。“開始的時候和師傅保養車,師傅天天讓我修車,夏天的時候師傅在干活,我就看他怎么干活,晚上我還要看工地,就睡在車里。”劉二偉說,大概學了半年的時間,就感覺自己學得差不多了,想出去找工作,想拿一份屬于自己的工資,補貼家里。
劉二偉告訴記者,出去找的第一份工作,確實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簡單,“上去沒有半個小時,直接被老板開除了。”劉二偉分析,因為一開始和師傅兩個人在一起,有一個依靠,后來自己出來獨立,才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和施工經驗。
劉二偉最后通過工友給自己找了一臺挖掘機,他首先向老板說明了一個情況,“我說自己是一個學徒工,可以白干,只要管我吃住就可以。”劉二偉說,當時他心里想,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
在工作當中,劉二偉學技術、學經驗,寧愿不要工資,也要把技術學到手。一步步走到今天,劉二偉總結說,在工作當中還是多練、多動腦、多動手。
就拿參加全國競賽的例子來說,第一次接觸比賽,由于劉二偉在工地表現不錯,當時由隊長推薦到公司,公司再推薦到市里,后來參加了比賽。第一次完全沒有經驗,名次并不是很好,他就吸取教訓,總結了很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