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艾瑞咨詢前段時間公布的《2016中國家庭教育消費者圖譜》顯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產品支出大于6000元;一線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產品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為32.8%,這也就意味著年教育支出都要超萬元;家庭月收入高于30000元的家庭,有37%每月教育產品支出高于2000元。
對于很多孩子而言,大多參加的不止一個培訓班或者興趣班,一年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看看這四位普通的家長曬出的課外培訓賬單,孩子分別在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真的是很燒錢啊!”
從賬單,我們也可以看出,培訓內容的分布比例,隨著年齡逐漸從“素質教育”轉向了“應試教育”。從幼兒園的五花八門、幾乎100%的興趣班,慢慢開始被主課輔導班侵占,到了高中,數理化英語完全霸占了課外培訓的時間。
隨著生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教育開支就成了雙倍。雖然家長們叫嚷著孩子教育開銷太大,但是不少爸媽表示,是有成就感的。以下這些故事,有沒有說中你的心里話。
四則小故事:糾結 迷茫 鼓勵 無奈
主角:媛媛 4歲 幼兒園
媛媛今年4歲,上幼兒園,哥哥上小學二年級。父母每年花在兩個娃身上的課外培訓費不菲。
媛媛媽從去年開始給她修了兩門形體訓練:拉丁舞和藝術體操,一個學期的費用已逾2000元。媛媛還同時學著畫畫和鍛煉講故事能力的語言課。一年下來,光是媛媛的興趣班已經花掉了近6000元。
但這顯然只是漫漫長路的開始。因為,媛媛媽發現和兒子同齡的孩子普遍會一兩件樂器,在學校里時不時可以參加藝術活動,登臺表演的小朋友總是讓家長十分自豪。媛媛哥哥沒有學過樂器,自然就沒有了這份驕傲。而根據琴行老師的宣傳,4~5歲是孩子開始學樂器的最佳年齡,那是否要給4歲的媛媛學一個呢?
這可是個讓人糾結的問題。
就拿鋼琴來說,買一架普通鋼琴起碼上萬元,一對一的鋼琴課是100元起步,這還是請的普通老師或者幾個小朋友一起上課的價格。當然還有其他較為便宜的選擇,例如時下流行的尤克里里,一件樂器便宜的也就幾百元,但是一期尤克里里班10多次課,怎么也得5000元。
只要決定讓孩子學音樂,課程費加教材、樂器、考級什么的,每年上萬元跑不了。“再接下去幼升小了,銜接課程也需要上起來。”媛媛媽媽不禁感慨,“生了娃就感覺自己賺得太少啊!”